斗草游戏的历史渊源和规则是什么?
每当端午临近,我总是怀念起儿时玩过的“斗草”游戏,那时候,我生活在太湖边的江南水乡,和一群农家小孩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
说起“斗草”,其实远比源于战国时期的裹竹粽祭祀屈原的习俗还要早。《诗经》中有这样一首歌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这是描写孩子们捉迷藏、唱歌跳舞的生活场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正是描绘了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有一家人是从河南信阳罗山来的,他们带来了另一种名为“劈豆腐块”的斗草游戏,游戏规则简单,每个人都会拿着三棱草茎,分成两半,直至中间,然后再交换一半,再向两边撕拉,如果分成了“H”形,表示未来会有一个男孩;如果是“◇”形,表示未来会有一个女孩;如果不分型,那么男孩女孩都不会,这种“斗草”不需要太多力气,显得比较文雅,而且还有生育的含义,所以我们男孩子不喜欢玩,女孩子最喜欢玩。
还有一种叫做“斗草”的游戏,是我们在放牛割草时自己创造出来的,当我们草篮里的青草快要装满时,我们就把同一棵草堆在一起,然后用扔镰刀的方法比赛谁的技艺更高超,每个人把自己的镰刀抛出去,看谁的镰刀着地的形状更好,赢的人可以得到输的人的那一捆青草。
这种“斗草”游戏很有趣,也充满了乐趣,尽管有时候也会有些许赌博的成分,但我们总是以朋友的态度对待,大家都愿意分享自己的胜利果实,因此游戏一直都很受欢迎。
我已经离开家乡,搬到了城市的繁华之中,但每当仲夏来临,端午节到来,儿时“斗草”的情景就会在我脑海中重现,仿佛回到了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