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 “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实是游戏体验式学习项目。” 应改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实是基于游戏体验的项目化学习。”
- “要整合所有的学习内容。” 应改为:“需要整合所有相关的学习内容。”
-
语气和情绪表达:
- 文章中的语气较为平实,但可以加入一些反问句以加强情感表达。
- 可以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场景和人物的感受。
-
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 可以尝试将长句分解成几个短句,使文章更加流畅。
- 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内容更生动。
-
逻辑结构:
确保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以下是改进后的版本:
为何国外都把游戏列为课程了,中国有些人却还认为游戏是“电子海洛因”?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深知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实是基于游戏体验的项目化学习,一个好的教育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个系统架构的设计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体验项目,引导人们进入沉浸式的学习模式,并最终达到不用教也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效果。
这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已被广泛接受,看似老师什么都不做,但实际上是最耗费精力的部分就是设计这套系统架构,为了整合所有的学习内容,设置有趣的参与体验项目,设计各个阶段的不同方向的触发点,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及设计协同和互动环节,在这样一个游戏式的学习体验架构中,如果小朋友们没有主动学习的行为,那说明架构设计得还不够理想。
结果,我每次制作出来的小型系统,一旦推广,总是被家长毁掉,原因在于,家长们总是在游戏中寻找乐趣,而不是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他们害怕孩子们沉迷于任务,因此不允许孩子们深入体验,你看,这里有多矛盾?
很多时候,我认为孩子们的成长并不如家长所愿,与家长的惰性有关,很可能是我的体验表明,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比家长要强,行动能力也更强,当看到孩子表现出学习动机时,家长往往懒得去培养他们的兴趣,甚至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学习,但却从未真正开始。
有时,我会听到孩子主动询问是否还可以继续上课,由于家长的终止,项目被迫结束,而在线上,虽然我也很想尝试,但隔开家长层确实很难操作,许多时候,我深深感到抱歉,没能再次完成这些项目的承诺。
我真的认为教育行业的挑战不仅仅在于创新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对抗家长现有的固有认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头痛两天,每次项目开始时,我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看到了大量国外实践案例和相关书籍后,当我发现家长对创新式体验的理解和期待存在巨大差异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自幼我就热爱学习,直到长大后也享受读书的乐趣,但直到我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我才意识到,原来有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他们可能会觉得游戏式学习项目难以忍受,甚至担心孩子们会在其中迷失自我,真正的学习过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我一直试图改变这个现状,无论是通过创新还是迭代,都不会如此困难,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对抗家长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认识到游戏式学习的真正价值,就像在明亮的地方转眼间跌入黑暗一般,每一次变革都充满艰辛,我常常为此痛心疾首,感觉自己辜负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和家长的信任。
有一个时期,我几乎已经放弃了,准备退出这个行业,不想再去面对与家长的交流,也不愿意继续讨论教育的话题,我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摆脱这种焦虑感,对于那些深爱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我只能无尽地等待他们的归来,即使他们选择了应试体系,我也希望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尽管我从小就没有对学习感到绝望,但现在,我越来越厌倦学习,或许是因为溺水般的感觉太可怕了,以至于许多人厌恶学习,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都讨厌学习,但现在,我终于明白原因所在,那种无法呼吸的感觉令人窒息,不只是孩子,更是教师,他们也因此感到窒息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