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战斗机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
苏-35属于重型战斗机,机身庞大、载油量高,拥有超大航程、澎湃动力和相对完善武器系统,苏-35的航电系统并不先进,略逊于歼-20、歼-16和歼-10C,俄罗斯航空工业的航空电子技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大约落后西方和中国十五年以上。
中国军网英文版发布了关于中国进口的俄制苏-35战斗机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这些最先进的战斗机仍然在使用旧式的双片折射式平视显示器,这让熟悉空军武器的网友感到困惑,而中国现役的歼-11B、歼-10C、歼-16和歼-20等战机均已应用先进的激光衍射式平视显示器。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5战斗机,北约代号为“超侧卫”,它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良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俄罗斯宣称苏-35属于第四代战斗机,广泛采用了五代战斗机的技术,旨在确保在二十一世纪前三十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苏-35战斗机有许多吸引中国工程师的有趣性能和部件,例如超机动飞行能力、强大战斗能力和某些机载设备,如传说中的射程达200公里的新型RVV-BD空空导弹,以及备受关注的AL-41F1S发动机,这是AL-31F发动机向117系列发动机的过渡版本,T-50战斗机就使用了117系列发动机。
苏-35采用了综合航电技术,但由于俄罗斯电子技术一直落后,其机载电子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例如苏-35的“雪豹-E”(IRBIS-E)雷达系统仍采用无源相控阵体制,尽管中国军方对此情有独钟,但这只是俄国人的幻想,在中国国产歼-10C、歼-16和歼-20战斗机上已广泛应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在航空电子光学技术方面,俄罗斯的水平确实不先进,俄罗斯空军播放了一段改进型米格-31BM战斗机进入北极部队服役的视频,显示该战斗机没有平视显示器,仪器表面板上方仍是老旧的光学瞄准具,这也揭示了俄罗斯在平视显示器领域的进步十分缓慢,中国的机载平视显示技术历史远早于苏联,早在1982年,中国航空工业洛阳航空火力控制研究所就研制出了国产第一代平视显示器,这一设备最早用于歼-6甲战机上,在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试飞成功。
中国机载平视显示器的发展时间与苏联基本同步开始,都在70年代末,苏联直至米格-29战机服役时才首次装备平视显示器,那时已是1985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平视显示器技术方面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例如给印度出口的苏-30MKI、自用的苏-30SM,以及第四代战斗机的苏-35和第五代苏-57,最初均装配法国生产的先进激光衍射平视显示器,随着克里米亚和乌克兰问题导致与西方关系恶化,法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售激光衍射平显,俄军被迫在最新出厂的苏-30SM、苏-35战斗机上重新安装老式的双片玻璃的普通平视显示器。
这反映了俄罗斯自用的苏-30SM战斗机,自用的苏-30SM战斗机,一开始也采用法国泰雷兹的衍射平显,后来改为老式IKSH-1M平显。
国产运-20战略运输机的座舱航电,以及采用先进的激光衍射平显,体现了我国军用运输机在光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运-20配备的是比较先进的衍射平显,表明其配备了国产视景增强系统,有效提升了飞机在恶劣及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起降能力,增强了飞行性能和战术技术指标。
中国在近年来研发的国产战斗机上都采用了新一代激光衍射平显和一体化综合显示器的座舱航电系统,达到了当今世界顶尖水平,将俄罗斯苏-35的座舱显示系统远远甩在了后面,中国目前已发展了两代衍射式全息平显,第一代衍射全息平显装备于歼-11B和歼-10B/C战斗机上,其中装备于歼-11B战斗机的衍射式全息平显早在2005年就投入使用,相比之下,俄罗斯至今仍未研制出类似的衍射式全息平显,这表明在战斗机平视显示器技术领域,中国至少比俄罗斯领先15年。
中国的第二代衍射式全息已经装备于歼-16和歼-20战斗机上,采用广角小边框,最新亮相的枭龙block III战机换装了新型航空电子系统、一体化座舱显示器、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KLJ-7A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更为轻便的第二代改进型广角衍射式激光全息平显,完全甩开了俄罗斯十八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