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歌为何不广为人知?
谢谢邀请。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具体地说表现以下几点:
- 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
- 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
- 这种风格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
- 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
韩愈诗的特点
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
韩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山火》、《记梦》等,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清人刘熙载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
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接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在《苦寒》诗中,作者描摹寒风之烈,是“凶飚搅宇宙,铓刀甚割砭”。《嘲酣睡》诗形容澹师鼾声之大,是“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这种夸诞的描写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这种风格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
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他曾自言:“壮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难”(《记梦》),这种推敲的例子在其诗中俯拾即是,如“露泣秋树高,虫吊寒夜永”(《秋怀》);“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如飞”(《郴口又赠二首》),韩诗又极喜欢设色敷彩,形成浓艳的色调,如《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云:“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然云烧树大实骈,金乌下啄赦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亦气冲融无间断。”韩愈这种奇崛险怪的诗风,也影响了其他一些诗人的作品,蔚为一时风气。
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
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因难见巧,如“虎熊麋猪逮猿猨,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陆浑山火》)“母从子走者为谁”(《汴州乱》),他故意打破这种节奏,变成上五下二的节奏。)“乃一龙一猪”(《符读书城南》)。(五言诗是上二下三的节奏,他改为上一下四的节奏。)又如七言诗,常作上四下三,而韩诗却有作上三下四的,(“子去矣——时若发机”,“虽欲悔——舌不可扪”等,韩愈务去陈言,力求创新是好的,但有的诗刻意求工,斧凿痕迹很重,甚至佶屈聱牙,妨害了诗的音乐性和形象性,不能不说是落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
无可否认,做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的,散文自是没得说,诗稍差些,勉强还能过得去,古文运动是他发起的,至少影响了唐宋几代,只是此人说话有点儿不着调,亦真亦幻,说他真,是因为这首诗,也是因为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是因为说实话被贬的,不失忠正,但是韩愈又好像有些爱拍马屁的毛病,如裴度,他就给拍过,不过此公一生混迹官场,难免会有些应酬话,这也就难怪他了。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韩愈曾说:“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与冯宿论文书》)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摇,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湜、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