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养老金模拟计算器进行投资规划?
- 职工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基本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 即基本养老金 = (A+B)÷2 × n × 1%
- A 表示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B 表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B = 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 A × i
- 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i),即拿本人每年缴费期间月平均工资除以当地当年平均工资,算出 n(缴费年数)个比值,然后对这 n 个比值求平均数。
- 比如黄某2020年年末退休,共缴费15年(以连续缴费为例),那么缴费平均工资指数 = (2006 年本人月平均工资 ÷ 2006 年当地月平均工资 + 2007 年本人月平均工资 ÷ 2007 年当地月平均工资 + …… + 2020 年本人月平均工资 ÷ 2020 年当地月平均工资)÷ 15
- 如果黄某每年的月平均工资和当地月平均工资均相等,那么黄某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就等于 1。
- 假设上年度当地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黄某基本养老金 = (5000 + 5000 × 1)÷ 2 × 15 × 1% = 750 元
- 基本养老金金额和上年度当地月平均工资、个人缴费平均工资指数、以及缴费年限均成正比,但是缴费年限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最大,基本养老金对缴费年限最敏感。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 计发月数可以理解为计划发放或预计发放的月数,但并不意味着实际发放月数,养老金从满足条件开始领取直至死亡一直可以领取。
- 其中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每月个人缴费部分的8%,以及所产生的利息,计发月数一般是确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计发月数会逐渐减少,个人账户存储额与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相关,而个人承担金额又与员工工资成正比,同时个人账户存储额与缴费年限也呈正相关,所以职工退休前工资越高(社保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的情况),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多,比如黄某个人账户储存额为6万元,黄某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张某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 60000 ÷ 195 ≈ 307.7 元。
- 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规定及具体算法,各地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各地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不一致,这部分按照当地标准计算。
- 职工领取养老金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缴费年限达到15年。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