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才战武名动四方的首字诗是什么?
以才战武名字藏头诗?
才气过人人中杰,
战胜困难当为先,
武艺文章学圣贤。
生辰欢歌伴美酒,
日月交辉送吉言。
快意人生酬壮志,
乐在家人永团圆。
才家才将代代出,
战魂付体正义存。
武威慑天破沧空,
龙王前来贺千岁。
才府英杰行事端
战志高远襟怀宽
武心可比金石坚
帅风自在吹俊颜
四联装马克沁机枪的生产是出于什么目的?
世界上第一挺真正成功且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陆战自动武器,就是水冷枪管马克沁重机枪,口径为11.43毫米,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采用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军队使用的枪械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射一颗,战场上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射手装弹速度的快慢,有些士兵还没来得及装上第二发子弹时,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
所以马克沁重机枪问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毕竟具备连续射击能力,战斗威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将一种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的重机枪搞成4联装战斗模式,一定是用来对付不容易对付的高价值目标,譬如对地面威胁非常大的空中战斗机。
事实上就是如此,因为马克沁重机枪比较笨重,单挺重量就有几十公斤,将4挺马克沁重机枪联装在一起,尽管貌似非常威武雄壮,但却也笨重无比,不利于机动灵活作战,所以只能成为车载重机枪或水面舰艇防空用重机枪。
俄国人在一个立架上整合了4联装的马克沁重机枪,每挺枪下都有一只弹药箱,共用一个对空光学瞄准镜,被命名为PM M1910型马克沁重机枪,与后来的气冷式重机枪相比,这种水冷式的重机枪显得非常臃肿。
由于4联装的马克沁重机枪重量实在是太沉了,远超步兵班所能承受的载荷,徒步的士兵是吃不消玩了,所以就成了一挺车载联装重机枪,既有了搭载平台,又有了机动能力。
PM M1910型马克沁重机枪,可以随搭载的车辆,进入阵地布置,也可将此枪卸下车来,进入攻击位置,既可用来扫射敌集群步兵的冲锋,又能打击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对步兵用航空机枪扫射。
车载PM M1910型马克沁重机枪战斗小组配有望远镜,便于对空观察,4挺联装马克沁重机枪发射时的场景,一定非常壮观,当然只能是想象了,因为现在这种4联装的重机枪,估计也只能在军事博物馆内才能见到了,况且还不一样就有。
综上,俄国人整出来的4联装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其开发目的就是为了对付空中的战斗机对地面部队的打击;无独有偶,美国人也开发出了4联装风冷式勃朗宁重机枪,是用于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作战。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自网络,其中,有4幅图片,“云上的空母”已打上了水印,表示首发图片,个人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