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掘字在古文中或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和用法?
在古代,“掘”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可以理解为挖或挖掘的意思,它源自于甲骨文中的“手+屈”,表示用手来挖的动作,后来,这个词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挖”的意思。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个字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多个含义,它可以表示挖土、挖井、挖掘宝藏等行为,在《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中,就有“阙(掘)地下冰而床焉”的记载,这里“阙”就是挖掘的意思。
这个字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行动方式,比如在《淮南子·说林》中提到的“土中有水,弗掘无泉”,这里的“掘”就表示寻找水源的过程。
“掘”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屈”或“崛”,在《老子》中,“虚而不掘,动而愈出”这句话里的“掘”就是形容一种虚灵的状态,没有刻意追求的结果反而更加自然。
“掘”还有一个特殊的解释,即“屈”或“倔”,这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表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战国策·秦策》中就有“穷巷掘门”的描述,这里的“掘门”是指那些没有门户可言的房屋。
“掘”作为一个汉字,不仅有“挖”这一基本意义,还包含了“寻找”、“求取”等多种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