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爆发被认为是历史上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及一些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二战爆发始于1939年的9月1日,即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的起点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场突如其来的股市崩盘不仅摧毁了美国的金融体系,还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随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危机使得各国陷入了困境,而在此背景下,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其中尤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最为明显。
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市场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滑坡,这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彻底崩溃,股市一夜之间从高峰跌入低谷,价格瞬间暴跌,这种暴跌不仅影响了美国市场,还波及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金融体系崩溃,银行纷纷挤兑,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深陷危机之中。
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1922年,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接任执政,标志着法西斯运动在该国的正式启动,此后,德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及其追随者逐步壮大,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政府无能”的借口来推动社会改革,日本也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其目标也是谋求国际权力。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西方大国在面对法西斯威胁时采取了绥靖政策,试图通过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缓解自身压力,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宣布对德宣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实际上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在英、法、美等国的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速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这促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战的分赃不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阵营内的利益分配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则希望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这些分歧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从而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联盟的失败
1920年至1945年间,国际联盟作为协调世界事务的机构,未能有效遏制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尽管国际联盟曾尝试维护和平,但因美国缺席和缺乏强有力的政治约束力,其作用有限,国际联盟本身存在许多弊端,如无法对侵略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裁,也无法确保其职能得以实现。
二战的导火索涉及一系列复杂因素,包括金融危机、法西斯势力的崛起、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一战的分赃不均以及国际联盟的失败,正是这些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矛盾积累的结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