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元朝的战争
改变元朝的战争
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
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
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
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间,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沙(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晋见成吉思汗,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蒙古征服金国后的真实情况。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并表示:朕为东方的统治者,沙就成为西方的统治者吧。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自由通行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队回访花剌子模国(居今黑海东、威海西,锡尔河南)。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见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
第二次蒙古西征:蒙古长子军出征欧洲,金帐汗国形成
1235年,太宗窝阔台大汗在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召集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波兰和匈牙利(马札尔)等里海以北未降服诸国。按照察合台的长子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的提议,诸王、万户、千户、百户、那颜等的长子参加这次出征,故称长子军出征。参加出征的有术赤的儿子拔都、斡儿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孙子布里,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合丹,托雷的儿子蒙哥、拔绰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等。全军有15万人,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副统帅。1236年秋,蒙古诸王及速别额台统帅的军队在布里阿耳境内与拔都会合。
第三次蒙古西征:蒙哥汗派旭烈兀西征,蒙古军遭埃及人反击
旭烈兀西征,是蒙古军的第三次西征。这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征服里海以南的亦思马因派和报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哈里发。
亦思马因派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支,源于阿里后裔、第六代教长的长子叫亦思马因,故称亦思马因派。此派传教者哈散撒巴于1090年从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占取了阿剌模忒堡,并以此为中心,在里海以南山区险隘处筑百多座城堡,作为据点,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教国。
成吉汗思的个人资料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