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疫情的思考,你怎样看待农村和农业问题
通过对疫情的思考,你怎样看待农村和农业问题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好,我是一名“三农”创业者,回乡创业者已经10多年。说句心里话,创业非常难,农业创业更难,但是人不可一日无食,再怎么光鲜亮丽的人,都要居家过日食人间烟火。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歌舞升平的喧哗,停工停产,居家隔离。在抗疫阻击的同时,也让浮躁的心态平静下来,宁静致远,让思考更加理情和清晰,让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就我个人来说,通过这次疫情,对农业农村问也有不少思考。其中,感触最具体最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农稳天下安,农业农村基础性地位没有变,不能变,变不得,要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越变越好。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上千万人的城市封城,全疆域网格化疫情阻击,但是,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众志成城。在大面积停工停产的情况下,民生保障稳如泰山,尤其是城市居民居家隔离之后,各种各样生活物资、抗疫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进城市。没有抢购,没有饥荒,这就是“仓禀实,天下安”的生动写照,充分显现出农村农业在国家大局的硬核地位和作用。
第二,发展农业农村,求真务实是第一要务,增产增收是抓手,也是中心点,要敬畏农业,善待“三农”。首先要知农,农业农村现状如何?处于怎么样的发展水平,需要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好,站在“天下安”在高度上来了解分析、判断评估,做到真知真懂,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其次要重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要地打多粮,农民多收入,这应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三农”工作的客观标准。少点标语口号,少些繁文缛节,少来虚的,多干实的,集中精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增产增收的深层次问题。
再就是安农。抗疫一幕幕让我们看农村韧性的基本面。但并不意味着农村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的这种奉献也是有限的。比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耕地抛荒弃种等问题,应该想方设法让农村休养生息,取之有度,取补相成,永续发展。
还有就是惠农。包括政策和制度设计,产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健康养老基本保障等等,注意政策和措施连续与衔接,不要“一刀切”,不朝令夕改,长此以往,农业繁荣,乡村振兴,国泰民安。
这就是我的思考与回答,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三农”创业者,生态潮人,请关注我,有更多的创业感受与您交流分享。
什么号召是鼓励年轻人尝试创新的
扩大开放创新“朋友圈”。坚持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共进,特别是电科院、产业单位、地市公司青年要深化合作,打破部门、单位、专业壁垒,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联合知名高校和系统内外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让我们勇攀科技高峰,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争做创新尖兵,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闯技术“无人区”,啃下四川电网当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清洁能源消纳、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特高压设备运维等方面关键领域“硬骨头”,解决四川电网“强直弱交”与清洁能源消纳等技术问题,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公司科技跨越发展中“扛大旗”“挑大梁”。
让我们主动先行先试,当好成果应用“主推手”。坚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电网和公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及时有效转化为市场化、产业化的技术和产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产品强的通道,为壮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供给。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北斗技术等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攻关力度,加快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历史为每个人造就机遇之门,时代为每个人开启机会之窗。让我们乘着国家电网科技大会的春风,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中,坚定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强化“吾”持彩练当空舞的担当,传承创新基因,实现更大跨越,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