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披麻戴孝不仅在农村流传和盛行,就是在城市也有它的身影。披麻戴孝是行孝的最高礼节,也是对逝者最沉重悼念的表达方式。
只是披麻和戴孝不可分开,要说“披麻”的讲究,不得不从“披麻戴孝”说起:
披麻戴孝的讲究
披麻戴孝的“麻”字,指的是桑麻编织的粗糙麻片,或是指麻子桔杆剥皮的麻丝。有的是用麻片经过缝制成衣服的形状,谓之“孝服”;有的是用白棉布缝成衣服,称“孝衫”,类似于袍子,然后将丝麻束于腰间(我们当地就是这样)。
各地风俗有差异,其穿戴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我们当地只有这几类人才披麻戴孝:
儿子和女儿。他们是重孝之人,也称孝子、孝女。不仅要披麻戴孝,手柱孝棒(柳木梗缠上白纸)还要穿着白鞋,踏倒鞋后帮(脚不能完全放入鞋中)。同样也适合于干儿(女)。
“五服”之内的侄子(女)、侄孙(女)。“五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上四代和下四代之间形成的血缘家族关系网,也就是说,置自己于中间位置而形成的,即九代九族。而披麻戴孝与“五服”有直接的关系。凡“五服”之内的,孝服都是各自家庭缝制,与事主无关。当地人把这叫“生分孝”。将来谁家有丧事,也会如法遵守。
外甥(女):外甥是至亲,他们穿孝衣也只能在丧礼之日,随过了份子钱,管事的才给你孝衣和麻丝。如果为了“戏耍”外甥,主要是嫌份子钱少,太小气。故意不给。当二次补随之后才给你。当庭广众之下,外甥都会乖乖的“就范”,才能“披麻戴孝”。
准女婿。这个才是亮点。民间有句“羊叫唤,穿孝衫”。也就是说,女婿只有牵来了一只绵羊当“祭品”,才会给你孝衫穿。这个都是约定俗成的,女婿多了,路途远了,不想牵羊,也行。随上与羊价钱对等的份子钱,才会给你孝衫。这个当祭品的羊,也不是当天宰杀吃用。而是由事主家喂养,三周年祭日才食用。不过在当时,是祭品,会颇受礼待的。
披麻戴孝,一来可以判断与逝者亲疏关系,二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不舍和怀念;三来也提醒后代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关于披麻戴孝出处有三。不过,还是倾向于这个:孔子母亲快要去世了,孔子正在陈国讲学,闻讯后拿了块白麻布当头巾,穿了件白袍当外套,又用一根捆书的麻绳扎在腰间,沒来得及穿好鞋子只奔家中。等到送葬之时,孔子已经哭得连腰腿都发软,只好柱上了一根柳木棍。
孔子所在的年代,已经有了丝织品和麻布;孔子又不是上大夫,戴个麻布也属正常,且当时的麻布,刚织出时是白色,以后才着色缝衣等;孔子是“圣人”,是个大人物。想必只有这一种说法靠谱些。
披麻(戴孝)的出处并不重要,它只是中国传统丧礼的一部分。只是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这一习俗想必也会有改变的。大家觉得呢?
【@为生活而提神】
金丝楠木可以种在坟墓上吗
坟墓上最好不要栽任何树木,以防树木长大遇风吹倒了反而把坟墓都破坏了。
金丝楠木只是一个树种而已,并不是什么多稀罕的东西,那里都可以栽。不过这种树你栽上以后,长大就不属于你的了,是政府保护的特种树种。
因此,最好不要在坟墓上栽金丝楠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