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客围棋必须用实名玩吗
弈客围棋必须用实名玩吗
是的。
不仅弈客围棋,现在很多游戏都要求实名注册才能对局。
因为,这是国家的统一规范要求。这样做主要为了规范16岁以下少年儿童玩游戏,不要过于沉迷网络。
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一个人(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个弈客围棋账号,不会出现注册多个账号恶作剧的行为,使唯一一个账号使用者更能在乎积分而提高对局质量。
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种领先的科学做法!
我爸玩儿围棋游戏,玩儿不过别人能生气到扇自己耳光,这是什么心理
首先,扇自己耳光,属于一种自残行为,只不过自残的级别较低。
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自残?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发泄的途径,认知越高的人,越受到规则的束缚。在受挫时,被规则束缚的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那么可以怎么办?
有的人把压力给到其他人,给其他人带来身心的伤害,比如不断的抱怨,甚至犯罪。
有的人把在规则的限制下,左冲右突想寻找解压方式,然而现实的规则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受到xxx的惩罚。
人是一种能充分思考利益的生物,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不做某种行为。在大脑快速对比完认知内的所有行为后(有时候我们感觉没有对比完,其实是有些行为已经从后天学习转变为了一种先天特征,自然而然会过滤),他发现什么都不能做。原因是受到规则限制,对外的发泄无从实现。
此时开始转移受害者,由外界转向了自己,为什么会转向自己?因为自己害自己,不会被惩罚呀!于是,在有了第一次的自残之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来自残可以让自己从极度高压当中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就上瘾了。
上瘾有两个条件:
(1)他可以麻醉神经,感觉不到痛楚或压力;
(2)有害。
通过自己打自己,发泄大脑中的压力,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多少对自己会有所伤害。
那么怎么解决爸爸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呢?我们要可以从自残的产生原因去思考:
(1)压力大,所以想要发泄(实际场景下则是因为输了围棋,可能是某一招失败或者是觉得输了丢面子);
(2)认知广,感受到规则限制,无法对外发泄,只能虐待自我。
整理成一句话就是[我输了,想发泄,没办法,唯自残],拆分来看:
(1)【我】:我,全天下都可以输,只有我不能输,此时需要做的,是让爸爸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对自己的要求。
(2)【输了】:输给谁?围棋有多少段,有多少年历史,对手有多少年经验,输给一个高手,应该是欣喜能跟高手过招,输给一个小白,应该是欣喜自己造就了一个少年的围棋梦,也许他因为赢了这一局,热爱上了围棋。在输赢这块,可以换个角度帮爸爸分析对手的属性,降低对胜负的预期,提升围棋本身带来的乐趣。
(3)【想发泄】:发泄没问题,最怕的是不发泄,负面信息积累,最终导致爆发,这点没什么可说的。
(4)【没办法】:没办法更多的是受到规则限制,在老一辈人眼中,除了法律道德限制,还有传统文化的限制,他们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是文化链顶端的人,地位崇高(哪怕不承认,在国内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有这层受到年龄限制的鄙视链),改变甚至摧毁这个限制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提供旁门左道,他们的办法是负面能量的倾斜,我们的办法是情绪注意力的转移,比如让村口王大妈跟爸爸聊聊当年的青涩,带爸爸去爬山,都可以转移情绪,时间是遗忘负面的最佳药品。
(5)【唯自残】:如果其他方法他们也排斥,那么大概率是被传统绑架到骨子里面了,个人的“尊严”不允许他们接受你的建议。对于这种情况,最佳方案是利用他们的尊严,凡事有利有弊,都认为道德绑架是坏事,但用在这里,不一定是坏事。如果父亲自残,你可以用一些传统文化的观念来束缚他们的行为,比如“我最怕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您却不在了”、“您的孙子还等着您来带呢”等等这些带有道德绑架的话语来束缚他。临时所想,有感而发,不够专业,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