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misa2 04-10 2次浏览 0条评论

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提问的潜台词老白深有体会。虽然64式和77式这两种国产手枪常常会被相提并论,不过可惜的是,除了使用相同的7.62×17手枪弹、且具备极其相似的弹道学特性以外,这哥俩实际上并无多少共同点可言。

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与水牛和犯罪分子的对抗——关于64式手枪弹的威力

64式和77式不但使用同一种手枪弹,而且其枪口初速大致相同(均在300-310米/秒之间),所以我们就先从“弹”的角度切入讨论。

近来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视频:某地有一水牛发疯伤人,民警到现场后用64式手枪打光了一个弹夹(7发弹),结果水牛非但未被制服,反而暴起追击民警,场面一度相当惊险……可是使用64式这种自卫手枪来对付像水牛这样的大型动物(要知道,成年水牛的体重可达500千克),却恰恰说明了对其实际杀伤力所知甚少。

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该弹实测枪口动能仅220焦耳,远不如54式手枪的480焦耳。这就意味着64式手枪弹出膛以后动能衰减极快,对目标的侵彻力有限。根据我国的相关杀伤动能标准,针对人员的有效杀伤所需动能为80焦耳,而杀伤马匹的动能则为180焦耳。看来,要用这么一把“小枪”放倒大水牛,的确是勉为其难了。

那么,对付正在行凶作案的犯罪嫌疑人,220焦耳的动能是否就足够呢?关于这点,在2010年2月号的某著名军事杂志上,老白曾在有关使用64式手枪处置人质劫持事件的专题讨论中,专门就此问题进行过分析。

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到底怎么样

从左至右:64式手枪弹,51式手枪弹(供54式手枪使用),56式步枪弹(供56半和56冲使用),53式机枪弹(供53式重机使用)

从理论上说,64式手枪所使用的7.62×17全被甲弹(FMJ)可在25米距离上射穿2mm厚的钢板、11cm~13cm厚的松木板、4cm厚的砖墙或25cm厚的土层;但用这组主要反映枪弹侵彻性能的数据来评价一种警用手枪的威力是不合适的,何况枪弹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按照美国司法部门的统计,在警察与嫌犯之间的手枪战案例中,约有80%是在10米内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警察射出的子弹命中嫌犯后无法立即将其制服,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衡量枪弹命中有生目标后致其瞬间失能的能力,在弹道学上引入了所谓的“停止作用”(Stopping Power)这一概念。

在我国的《警察战术学应用教程》中,对于停止作用的要求是“子弹在命中有生目标的要害部位后5秒内使其丧失战斗力”。但在执法实践中这显然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尤其是在类似解救人质的行动中,成功与失败更是在1秒甚至0.1秒之间。而具备更加丰富的用枪经验的美国执法部门对停止作用的要求更为苛刻,他们往往会用单发子弹命中目标后对的制止概率(One-shot stops)来考核某种枪弹的优劣。

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通过对数千起警匪手枪战的案例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个准官方的衡量标准。首先,需要选取在交火中仅有一发子弹命中有生目标躯干部位的案例,按照弹药型号的不同加以归类,并将其作为分母,然后,从中挑选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One-shot stops”案例作为分子:

1,持枪目标在被枪弹命中后未能使用枪械还击;

2,目标从中弹后至倒地前的移动距离不超过约3米(10英尺)。

将此比例数×100%,即可得所谓的“停止作用百分率”。

结果表明,美国警方普遍使用的被甲空尖弹(JHP),其停止作用百分率一般在70%以上。所谓空尖弹(Hollow Point),就是指弹头顶部开有凹洞或空腔、射入人体后弹头可以扩展变成蘑菇状、具有膨胀效应的一类枪弹的统称,显然,它较之普通子弹具有更好的杀伤力。不同公司的此类产品也在扩大杀伤力方面也是费尽心思,像臭名昭著的“黑爪弹”(Black Talon),其弹头被甲覆盖到内部铅芯空腔的内壁上,当射入人体后这些被甲会展开形成尖利的金属片,形成可怖的杀伤效果。而雷明顿公司生产的11.43mm柯尔特高性能被甲弹(HPJ,实为空尖弹的一种)的停止作用百分率则高达96%,换言之,这种子弹只要命中目标的躯干部位马上就会将其“放倒”。不过,对于普通的全被甲卵形弹来说,停止作用百分率只有55%~62%,如果将64式手枪弹纳入这一评估体系中,实测值绝对不会高于这一百分比。

对于手枪而言,子弹口径也对停止作用的发挥效果至关重要。

早在1935年,一位名叫朱利安·哈彻的美国军官就提出了一个用于(粗略的)衡量不同枪弹停止作用能力的经验公式,即,相对停止威力(RSP)= M ×A × F。其中M代表子弹出膛时的动量,A代表弹头的横截面积,F则代表弹形系数:圆头无被甲铅芯弹为1,全被甲铅芯弹(FMJ)为 0.9,平头弹为1.1,而弹头能在命中目标后扩展的空尖弹则为1.35。如果此系数小于25一般认为其停止作用不足。

然而,在05式警用左轮装备之前,我国警方所使用的自动手枪全部都是作为军用手枪而设计的产品,后者由于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也就未曾考虑配备能够产生达姆弹效应的特种子弹。而64式手枪弹在口径和初速上又不占优势,于是其实际的停止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计算可知,54式的7.62×25弹的相对停止威力为18.71,64式则仅有12.06。相比之下,国际通用的9mm 9×19派拉贝鲁姆弹(Parabellum)为26.28,同类的超高膛压空尖弹为39.42,11.43mm柯尔特手枪弹则高达69.90。

9mm派拉贝鲁姆全被甲弹和同型空尖弹。

64式手枪弹的威力不足的问题在实战中也多有体现。

在发生于2009年深圳宝安区的人质劫持事件中,参与处置的两位民警,使用64式手枪打光了12发子弹才将歹徒击倒,而据目击者称,歹徒在身中三弹的情况下仍挥刀砍杀,好在人质最终被顺利解救。而在同年广西某地闹市区围堵持械歹徒的治安突发事件中,现场一位民警在鸣枪示警无效后,面对手持利器步步紧逼的歹徒也是打光了枪里所有的子弹,然而歹徒还是猛扑上来,最后民警在短兵相接的格斗中施以擒拿术将其制服,并在其它警务人员的协助下方才完全控制此歹徒。在2002年6月6日的1302次列车劫案中,有一名歹徒在被77式手枪发射的64式手枪弹击中3发后仍能跳车逃窜(后因流血过多死亡)。.

上述还都是些有惊无险的案例,在更多的情况下,枪弹威力不足会导致目标逃窜从而增加了抓捕难度,甚至有犯罪分子反扑导致公安干警负伤乃至殉职的悲剧发生。如果枪弹威力加以适当提升,情况可能将大不相同。

不过,64式作为一种自卫手枪,实际上更适宜其发挥威力的场合应为便衣刑警执行刑侦或抓捕任务之时,执行治安或防暴等复杂任务本就非其所长,后者才应该配备使用停止作用更强之弹药的专门的警用手枪。另一方面,我国警方在使用枪械制止犯罪活动是往往慎之又慎,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前提下,并不希望使用“无限武力”对犯罪分子予以致命杀伤,而是以制服罪犯和完成抓捕任务为首要目的。为了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盲目效仿欧美等国在执法领域使用“空尖弹”和“软尖弹”等超大威力枪弹,恐怕也不符合我国国情。

性能尚佳的64式手枪

64式原本是为解放军团级以上干部所设计的一款紧凑型自卫手枪,它以建国早期我国仿制的52式手枪和59式手枪(二者均与德制PPK手枪颇有渊源)为基础,沿袭了其结构和功能的诸多优点,并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创新,最终于1964年正式定型(故名)。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枪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列装,并成为了此后数十年里成为了我国公安警察部队的主力武器。

单就手枪本身的结构和操作等特性来说,该枪其实相当不错。它短小精悍便于携行,结构设计紧凑,制作工艺较为精良,套筒及各活动部件结合紧密且动作顺畅。

作为一种采用单/双动(SA/DA)击发机构的半自动手枪,当首发子弹上膛后,它既可以在扳动击锤至待机状态后,再扣压扳机击发(单动),也可以在击锤处于释放状态(前方)时,直接扣动扳机击发膛内子弹(双动)。在首发弹击发时,因扳机需要牵动击锤进入待击状态,故所需之扳机力要比单动模式时大上许多。不过这种设计在确保机构冗余度的同时,提升了开火反应速度。

现代自动手枪的击发机构可分为“单动”(SAO)、“单/双动”(SA/DA)和“纯双动”(DAO)三种。所谓“单动”击发,即安装弹匣并上膛后,须手动扳击锤至待击状态,扳机只是起到释放击锤并通过后者撞击击针以引爆子弹底火的作用,美制柯尔特M1911型自动手枪即为典型的单动模式。而“纯双动”设计则没有外露击锤,其套筒后方是平滑的,每次击发都是先拉击锤/击针向后,再释放击发枪弹底火,像“西格-绍尔” SIG Sauer P250等即为此类,这种模式往往在专门的民用或警用手枪上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单动还是双动手枪,只有拉动套筒,首发弹才能上膛。而首发弹射出后,则可在火药气体作用下驱动套筒与复进簧后座,并实现抛壳和续弹上膛击发等一系列的动作。

可靠的保险机构

作为一种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实际上,作为其设计蓝本的PPK手枪早在1935年即已列装),64式手枪的保险机构堪称非常完备。其手动保险位于枪身套筒的左侧,用拇指轻轻往上扳动是“保险”状态,而往下拨动则是“射击”状态,符合正常的操作习惯,不过对于惯用左手的射击者来说不算太友好。

手动保险的“关闭”(保险)状态

手动保险的“开启”(射击)状态

将手动保险扳动至“保险”位置时,击锤便自动释放,注意!此时击锤并未接触到击针,而是与击针尾端面之间保持着不小于0.3mm的极短距离。设计精巧的机械机构保证了其在安全释放击锤的同时锁住击锤、套筒和扳机。在保险关上后,套筒不能拉动、击锤无法扳倒、扳机也扣不动,大大降低了偶然走火的可能性。

此外,附在扳机之上的连杆机构还提供了类似“防跌落保险”(Drop Safety)的功能,在解脱保险(待击)状态下,只有当扳机扣压下一定行程后,击锤才能撞到击针尾部进而击发底火,击针不可能以其它方式发生位移,所以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安全性。“不到位保险”则确保只有在枪机复进就位后,击针才可被解除保险状态并击发弹药,以免出现炸膛。

带弹携行的操作

对于警察来说,街头执勤随时有可能遇到需要开枪的情况,这就需要警察迅速反应,所以安全可靠的膛内带弹携行,也成为了衡量一种警用手枪是否合格的重要性能指标。64式手枪在这方面完全可满足需要。具体步骤为:

安装弹匣——拉套筒首弹上膛,将手动保险扳至“保险”位置(释放击锤,但此时击锤撞击面与击针尾部并未接触)——将手动保险扳至“射击”状态(此时手动保险解除,但枪械结构中的自动保险仍有效,只有扣动扳机并完成一定行程,膛内子弹方可击发,且由于首发弹所需的扳机力较大,基本不会出现走火情况)——扣动扳机打第一发(扳机带动杠杆机构先拉击锤再释放,此时为双动模式)——第二发(单动模式)——依次类推,直到打光一个弹匣为止。

膛内有弹指示器

若扳动击锤至待击位置,即可看到击针和击针上方的膛内有弹指示器(如下图红圈处所示)。当弹膛内装有子弹时,子弹会将膛内有弹指示器推出套筒尾部,用枪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夜暗条件下则可用手触摸此处确定膛内是否有弹。如退出膛内子弹,膛内有弹指示器便在弹簧的拉力下缩进套筒内。

空仓挂机和自动回闩

空仓挂机也是源自PPK的标配,不过在64式手枪上还具有安装新弹匣后空仓挂机自动复位(自动回闩)的独创功能。该枪的弹匣底盖与枪底把的下平面有些许间隙,装入实弹匣后用力将弹匣向上拍到位,弹匣左侧的突起即可顶住充当空仓挂机限位器的抛壳挺,并迫使其顺时针回转以解脱空仓挂机,在解脱空仓挂机的同时,套筒复进并将首发弹送入膛内。按照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这一设计可使弹匣装填的平均速度缩短至1.7秒!

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在装入实弹匣后用手拉动套筒再释放的传统方法解脱空仓挂机。

人机工效

衡量人机功效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手枪的指向性。所谓的指向性,就是在单手持枪不进行瞄准的情况下,手臂自然伸直指向目标时,手枪瞄准点是否能与目标重合的一个性能指标。换言之,在手握枪把且食指自然伸直的情况下,食指应与手枪枪管大致保持平行。在这一点上,64式比54式要好得多。后者握把与枪管之间的夹角太小,握把背部又没有便于握持的弧度,因此很难“凭借本能的习惯射击”,出枪后须刻意抬起手腕才能对准目标;如此一来,“指哪打哪”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紧凑型手枪,由于尺寸限制导致了64式的握把前边长(从扳机底部到握把底部的长度)只有40mm,成年男性往往只能使用中指与无名指两个指头握持,小指无处可放。可是,握把宽度与扳机位置的设计,又让手小的人只能用食指指尖扣动扳机,这样不但费力也影响射击精度。很多公安干警都反映,使用这种手枪总有种握持不牢的感觉。

其实此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在弹匣底部安上一个手指托就可增加握把前边的长度,从而提高手枪的握持性(PPK手枪就是如此设计的)。并且小手指的可靠握持对控制射击时枪口的上跳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当然,这一缺陷很难说是研发过程中的失误,因为它的设计师们恐怕也没有想到,这一主要高级军官设计的小型自卫配枪,会在几十年后成为我国基层警员的主力装备。可是从该枪大量配发公安部门起已有30余年的历史,本应及早解决的这一缺陷却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如何都有些说不过去吧。

注意德制PPK手枪弹匣底部的手指托。

枪械外形和威慑力

因我国实施严格禁枪的政策法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少数犯罪分子对于枪械知识和杀伤力普遍所知甚少,所以往往习惯于以外形是否“威猛”来衡量某种武器有多厉害,再加上香港警匪片中出场频率极高的“大黑星”(54式手枪)的巨大影响,进而导致了类似64式的紧凑型手枪的威慑力极为有限。再加之64手枪加工细致的表面缺乏金属质感,容易让人产生塑料制品的错觉。坊间流传,某地换装64式手枪后,公安干警在执行抓捕任务中明显感觉到阻力增加,犯罪嫌疑人对民警的警告动作反应不明显,反抗和逃跑比例大幅度增加……

为64式手枪配备的快拔式枪套,除具有快速反应的实战意义外,也增强了这种武器在警方治安执勤场合的威慑力。

奇葩的设计——77式手枪

77式手枪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小作坊”产品的烙印。它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某省军区军械修理所以旧式“利格诺斯”3型手枪为原型仿制而成的一款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可通过扳机护圈活动前缘与手枪套筒的联动,从而实现所谓的单手上膛功能。因为这一点,77式手枪深受军区某位独臂将军的喜爱,同时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在部队中以“高级指挥员专用枪”的名号而著称,装备各级公安队伍的也为数不少。

单手上膛功能可能是该枪唯一的亮点了,然而,对于一种警用武器(而非军用自卫手枪)而言,此功能很少派上用场的机会,除非是类似骑警在驾驶摩托车时使用手枪等特殊情况;何况,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优势还是以进一步牺牲人机功效为代价的。

“单手上膛”示意图

除此之外,77式手枪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说它是我国手枪发展史的一个倒退也不足为过。该枪工艺粗糙,可靠性差,并不适合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它仍采用单动击发的方式,仅配有手动保险和不到位保险,根本无法满足膛内带弹安全携行的需求,且无膛内有弹指示和空仓挂机功能。另外,为了实现所谓的快速射击,其扳机行程过短,不但影响动态瞄准,而且容易走火,在实际训练使用中甚至造成过若干次意外伤亡。

结语

77式手枪的综合性能远远比不上64式手枪。如果说64式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又不乏独创之处,仅有少数缺点的尚需改进的手枪,那么77式则是一款浑身缺点,优点却屈指可数的糟糕枪械,作为后继型产品,它不但没有完善64式手枪的不足之处,反而连其原本较成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都未能沿袭下来。它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不管是作为军用自卫武器还是警用枪械都难称合格。

就64式手枪本身而言,其关键问题还是“在弹不在枪”。除了弹药本身威力不足的问题以外,弹匣容量不足也是影响其实战发挥的重要因素。64式的弹匣容量仅7发,实际使用时为避免弹匣托簧疲劳,往往少装一发弹,而在执法实践中,在实射之前通常还需按照惯例鸣枪示警,这样一来真正可用的子弹只剩下了4-5发。关于这一点,以老白之浅见,鉴于64式的握把厚度足有23.5mm,如果能有采用13-15发弹容之双排弹匣的改进型产品问世,或许将会大大提升它的实战威力吧。

有什么类似于《速度与激情》的好看的动作片

小编给大家强烈推荐一部同样充满飙车场面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电影《极品飞车》

电影纯粹为了展现豪车赛车而展开,剧情虽然引申为为友复仇,遭诬陷遭追杀,但似乎飙车的噱头要比情节来的直接的多!整部电影有一半的时间将游戏生涯模式预演了一遍,激烈火爆的飙车镜头与炫目刺激的展现车技,在汽车的轰鸣中激发着我们的肾上腺激素!

很清新的一部电影,如果不是顶着著名游戏改编的头衔还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虽然在剧情上交代的不是很让人清楚,也过分的将情节不合理的逆转,但精彩的飙车戏份还是值得人们为之疯狂。

但不得不说,电影的改编完全背离了游戏本身的内容,虽然部分情节有意像游戏致敬,但刻意的展示反而觉得电影不如玩游戏来的爽,只是通过镜头在车与演员的表演上来回切换来体现速度与激情,对于常玩这款游戏的人来说真的弱爆了!

很久没看这么纯粹的赛车片了,虽然是小粉挑的大梁,比较做作,可是,看的是赛车,其他不重要。看着小粉再次穿上橘色衣服,落寞的样子,感慨不禁涌上心来,你能演点别的角色不。没玩过游戏的一定会说这个剧情扯,是的,就算玩过游戏的我也觉得这个剧情扯,游戏跟电影能一样吗,可是,就这样吧,毕竟,在这个后速度激情时代,这已经算比较好的了。

故事比“速度与激情”要简单很多,主角也不用去面对道德困局,只要一味去开好车就可以了。因此给主角配上简单的背景,漂亮的女伴,忠实的死党,和一个偶尔碍事以作为衬托背景的反派,故事讲顺溜,画面拍漂亮,已经完成任务。

警官枪战游戏
哥哥是谁的外号 同治皇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