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乌孙首都是哪里?

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乌孙首都是哪里?

misa2 03-29 2次浏览 0条评论

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

1.虎贲军

汉武帝时期,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虎贲军不受任何人节制,仅全权受命于皇帝一人!其中规定,凡是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者,因为军中作战而亡,父死儿子继承,儿子死后子孙可以世袭,是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汉武帝时,北匈奴王率15万大军挺进西汉。气焰嚣张惹怒了好斗的汉武帝,于是派遣三千虎贲军夜袭匈奴,击溃匈奴大军,且奔袭到营地屠杀两万匈奴士兵,接着沿途追击杀两万,追到老窝杀三万,最后见敌军就杀,一直到杀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军队后退几千里,不敢来犯。

可见,虎贲军的虎虎雄威,所向披靡,英勇无畏。

2.幽州突骑

幽州突骑在光武一朝的表演,不但开辟了一个全盛的王朝,而且将一个时代推向了巅峰。这个时代就是属于骑兵部队的时代。

自西汉以降,汉人的骑兵部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过去的辅助兵种转变为主力兵种;从松散的斥候、警戒和运输部队,转变为集中的突击和追击兵团;从数量少比例低转变成数量多比例高。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研究,秦代军队中,骑兵仅占8%不到,西汉武帝时期则一度高达30%以上,后代的比例虽略有降低,但骑兵作为一种精锐力量的崛起,已经是无可阻挡的了。

西汉末幽州以渔阳、上谷两郡为代表的突骑部队,是自西汉武帝时代就有传统的精锐部队。吴汉、耿弇、彭宠等人看中刘秀汉室后代的身份,以及刘秀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料他将来必成大事,于是带渔阳上谷两郡突骑归附刘秀,正是这支天下无敌的精锐部队的加入,才让刘秀得以在动乱的河北立足,进而扫平四海,一统天下

3.羽林军

羽林,以警卫建章宫得名,俗称建章营,后来改为羽林,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同时在《汉书》中记载:“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译为白话文就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皇帝设置建章营骑,后来又更名为羽林骑,隶属于光禄勋,并且,羽林军士从为国捐躯的军人子孙中挑选,作为军官,又称为羽林孤儿。

在西汉时期,羽林骑在两千人左右,作为皇帝的宿卫和仪仗部队,羽林和期门,地位较其它部队高,士兵人数在2000人左右,都是职业兵、贵族兵,待遇和郎官的待遇一样。到了东汉时期,“南军”名称已不复存在,但是“光禄勋”和“卫尉”还在。“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就有两署包括羽林军,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羽林中郎将下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下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人数还在两千人左右。

4.北军

北军是西汉王朝的主力部队,因驻守在京师未央宫以北而得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由中尉统率。北军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京师长安以及周围三辅地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防卫工作。此外,当汉帝国要对外发动战争时,也会由皇帝指定的将领率北军出征。

到了汉武帝执政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适应连年抗击匈奴、开拓疆域战争的需要,汉武帝对京师军队进行了一番大的改革。北军中增设了八校尉的官职,即中垒校尉(八校尉之首,掌管北军营垒内的日常军务)、屯骑校尉(掌训练骑兵作战)、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之屯兵)、越骑校尉(掌由东瓯、闽越、南越三地降汉士卒建成的部队)、长水校尉(掌屯驻在长水及宣曲的降汉匈奴骑兵)、胡骑校尉(掌屯驻在池阳的降汉匈奴骑兵)、射声校尉(掌弓弩部队)、虎贲校尉(掌战车部队)。八校尉直接听命于皇帝,原来统率北军的中尉改名为执金吾,因其军权都被八校尉分割,因此风光不再。此外,为了防备八校尉拥兵自重,皇帝又派出监军使者(又称监军御史)常驻北军营中。凡调动北军的人,必须持有朝廷颁发的符节交监军使者查验。

5.南军

南军驻守在未央宫、长乐宫之内的城垣下,负责两宫的守卫工作,由卫尉(九卿之一)统率。未央、长乐两宫位于长安城南部,南军由此得名。除了未央、长乐两宫外,建章宫、甘泉宫以及皇室陵园、宗庙的安全工作也都是由南军负责。南军士兵大多从各郡的精英中选拔,士兵被称为卫士。

同北军相比,南军人数要少很多。起初南军有二万余人,后来汉武帝在太初元年进行军事改制的时候,一方面扩编了北军,另一方面又将南军裁撤到只有一万人。不过,南军虽然人数少,但南军卫士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北军。

御林军

御林军,亦称“羽林军”,顾名思义,在中国是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始于汉武帝刘彻,此后,历朝历代的御林军多有变化,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一般设总统领、右统领、左统领、带刀护卫、敢死队、大将军、将军等职位。大明王朝,洪武年间,设立亲军都尉府,统领中、左、右、前、后五卫,专事对皇城的保卫。皇帝死后也有“御林军”,昭陵的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雕华表一对、石兽六对、大望柱一对等共六对十二个。

乌孙首都是哪里?

乌孙首都是赤谷城,在今新疆伊犁州的昭苏县。

古代乌孙国是现在的新疆西北、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及中部。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

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所灭。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首都设在离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首都)设在离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乌孙国在东汉时“东与匈奴接”,《新疆图志.建置志》说绥来(玛纳斯)“汉为乌訾离与乌孙东境”。

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河西一带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南迁大夏境内,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塞种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人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种人,月氏人一道游牧。

与汉建交: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与大月氏人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出现“而金城(兰州)、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同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继匈奴右臂,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三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向乌孙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当时乌孙国国家分裂。太子蚤已逝,乌孙昆莫猎骄靡答应他以其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为太子的请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禄不满。大禄握有兵权,计划起兵杀害军须靡。猎骄靡为保护军须靡,便给他万余骑兵到别处自立。猎骄靡自己另掌万余骑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国所有兵力。他接见张骞,可是没有答应张骞的与汉结盟的要求。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汉的国势,又畏惧匈奴,乌孙不可能迁回故地。

猎骄靡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使节见识到西汉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考虑与汉结盟。匈奴单于获知乌孙与汉朝建立了联系,企图攻打乌孙国。猎骄靡了解西汉当时正积极与西域各国建交,便请与汉朝联姻,寻求支援。于是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以宗室刘建之女细君公主下嫁猎骄靡。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联姻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子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猎骄靡同时与汉及匈奴联姻,代表他只是跟汉建立外交关系,尚未决定与匈奴决裂。不久猎骄靡逝世,军须靡即位,细君公主随后在元封6年(前105年)病逝,汉武帝又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维持联姻关系。军须靡死,弟翁归靡为昆莫,娶解忧公主。她远比细君公主活得长久,汉对于乌孙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西汉乌孙联盟:西汉昭帝末年,乌孙受到匈奴和车师的联军攻击,解忧公主上书求西汉朝廷出兵救乌孙。适逢昭帝驾崩,汉朝廷没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后,经解忧公主及昆莫分别遣使,本始二年(前72年)秋发兵十五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匈奴大败。自此以后,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昆莫翁归靡决定摆脱匈奴,与西汉结盟。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归靡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宣帝答允,乌孙与西汉的联盟正式被确立。不过,由于匈奴自本始三年(前71年)起,力量日削,西汉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应付匈奴,西汉通过联姻保持与乌孙结盟的基础实已消失。

西汉属国:匈奴日逐王与握衍朐鞮单于不和,降汉,而且亲匈奴的车师军队被西汉军队打败,匈奴无法继续控制西域。西汉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宣帝在神爵三年设西域都护府,长官都护负责管理西域事务,乌孙的一举一动受到西域都护府的监视。

西汉宣帝(前60年)神爵二年,翁归靡死,元贵靡未能顺利继承昆莫之位,乌孙贵族拥立了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军须靡之子,《汉书》中称狂王),西汉朝廷不满。西汉与乌孙的联姻中止。因为西汉不需要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所以解忧公主的任务是为汉控制乌孙。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汉朝廷的意思,又因残暴失去乌孙国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与汉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谋刺杀狂王,失败。西汉首次干涉乌孙内政,最终引发乌孙内乱。

狂王失势,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乌就屠(翁归靡与一匈奴女子之子)叛变,起兵杀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遣乌孙右大将之妻冯嫽(解忧公主的侍者)劝降乌就屠。最后宣帝册封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乌孙国最终成为西汉的属国。随后汉朝为大小昆弥划分地界与及人民,大昆弥六万余户,小昆弥四万余户,可是乌孙国人的心偏向小昆弥。

大昆弥元贵靡死后,子星靡继位,懦弱无能,让西汉能够进一步控制乌孙。西汉先遣冯嫽率领百人前往乌孙镇抚星靡,又接纳都护韩宣的建议,赐乌孙高官大吏、大禄、大监金印紫绶,以辅助星靡。之后都护韩宣提出罢黜星靡,汉元帝没有同意。

大、小昆弥之间矛盾不断。西汉成帝鸿嘉末(前18或前17年),末振将成为小昆弥,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杀雌栗靡。汉朝册封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为大昆弥,末振将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杀后,汉马上派兵杀死末振将太子番丘。末振将之弟卑爰疐率领八万人投靠康居,经常发兵攻打乌孙,企图吞并大、小昆弥的部众。最后被汉朝西域都护孙建领兵袭杀。

衰亡:东汉以后,有关乌孙的史料相当缺少。东汉的明帝、章帝年间,乌孙国仍然由大小昆弥分治,国势衰弱,《汉书·西域传》:“两昆弥皆弱”。

魏晋南北朝时期,乌孙国与中原政权仍然保持联系。乌孙曾经向曹魏政权进贡,“无岁不奉朝贡”。

乌孙国国势久衰,先后遭到鲜卑首领檀石槐于147年-约167年间及拓跋首领郁律于318年等多次重创。乌孙可能并未因此南迁葱岭(帕米尔高原),而是避居天山山中。

魏晋南北朝初年, 原小昆弥境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悦般, 西边大昆弥所统治的地方则仍为乌孙国。及至北魏一统北方,乌孙都有向中原政权进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其间,北方逐渐统一,北魏国势日益强盛。拓跋焘希望挑战柔然,经营西域。拓跋焘曾经在太延三年(437年),派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途经乌孙,受到乌孙王的礼待。

早在太延三年(437年)之前,蒙古高原的柔然曾经数次攻打乌孙国。柔然可能曾经与悦般联手,夹击乌孙,乌孙被迫西迁天山山中,时间可能是柔然君主社仑〔402年-410年〕或后来的斛律(410年-414年)在位其间。乌孙约在五世纪初至五世纪中叶南迁至葱岭。他们被塞人(Saka)所同化,不再独立成国,在史籍上消失。

乌孙首都是易京因为历史记载中,乌孙国的都城被称为“易京”,而且易京也在乌孙国最繁荣的时期被作为国都使用。
乌孙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是古代西域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乌孙首都是哪里?

令人发指的多了去。

比如扎木合70大锅煮活人。

扎木合在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击溃了结义兄弟铁木真。

而扎木合打仗要厉害的多,他的3万人将铁木真主力打的溃逃,捉住了不少俘虏。

然而,此战扎木合也损失了不少兵力,更气愤铁木真诡计百出的离间自己部下。

蒙古人本来就凶残,这种情况下,扎木合拿出70个行军大锅,将捉到的铁木真战俘全部活活煮死。

史称“七十锅惨案”!

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乌孙首都是哪里?

这并不是把大锅烧好了热水,将人扔进去烫死。这样人不用多久就会被烫死,当然也是非常惨。

而是先将大锅的水烧到一定温度,然而强行将捆绑后的战俘丢入锅中。

此时水的温度很烫,但绝对不致命。战俘被烫的皮开肉裂,却不会死去。

随着大锅水继续加温,这些战俘在大锅中疼痛无比,惨呼狂叫,被折磨很长一段时间这才被烫死。

死的时候,每个战俘都不成人形,皮肤全部脱落,五官成为一片肉酱,比泼过硫酸的人可怕百倍。

目睹这种惨状,各部落领袖都极为不满,认为扎木合过于凶残。

大汉军队被称为什么?乌孙首都是哪里?

为这么一个残暴的人效力,将来说不定落到同样下场。

于是,大家认为铁木真比较宽厚,赏罚分明。

所以扎木合虽然打赢了战争,他的部下却纷纷投靠铁木真。此战铁木真败而得众,使其军力得以迅速恢复和壮大。

谢邀~~人类的发展史中,残忍而荒诞的记载不在少数。例如:

搅拌脑浆,永享安康

在历史记载里,人类最早的手术,是颅骨钻孔手术,这个手术,用燧石、金属打开病人的头骨,用来移除在颅骨骨折后产生的碎片,有人活了下来,也有人当场死在了手术台上。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脑袋管着人的思维,,如果随便碰了脑子里的东西,就会有坏事发生。

对于思维异常于平常人的病人,会被认为是思维错乱,需要到脑子里进行矫正,于是有了比开孔取碎片更恐怖的方式。

1888年,瑞士医生戈特利布.伯克哈特切开了6个人的脑袋。虽然他是医生,但是他没有任何外科手术经验,他选择的这6个脑袋,是精神分裂患者和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他根据流传下来的图纸,就像古代医生一样,用环锯,在太阳穴附近钻孔。

但后来,他的锯子,就走偏了方向:他切入大脑硬脊膜,将一部分大脑皮层舀出来,有的脑袋他舀了一大勺。据记载,他将一个很漂亮的金属杆子推入你软乎乎的大脑中,会弹出一个钢丝圈,然后转上一圈,搅拌充分。它并不像打蛋器那样能打出非常匀的馅料,它更像是用一个挖球器来挖过度成熟的蜜瓜。

尽管手术后,有些病人变得安静了,不再有幻觉,但很多都留下了神经上的后遗症,最后死于因之产生的并发症,或是自杀了。当时一位精神专家说:“(伯克哈特)建议应该移除不安的病人的大脑皮层以使他们安静下来。”

伯克哈特的手术是早期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尽管这个术语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创造出来。

截肢表演赛

(请先一起,倒吸一口凉气)

几千年来,截肢可能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了,但截肢的死亡率也十分可怕,高达60%,甚至更高。一直到19世纪,都还没有可靠的麻醉术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快速完成截肢,以使病人醒着的噩梦时间缩到最短。

16—19世纪,典型的腿部截肢是这样进行的:病人被强力压住,以防止其移动,一条止血带用来阻隔腿部的主动脉。医生使用一把弯刀,切开骨头外的皮肤、肌肉,最理想的是一刀切好,然后把骨头锯开。有时候,开口的血管会使用灼术来处理(用热铁、沸油或是含硫酸盐的化学药物);肉呢,要么就不处理,要么缝起来。

6秒钟之内截断一个大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无论医生们的速度有多快,手术过程通常都是伴随着病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

有时候,叫声不是病人发出的,而是来自其他人。

19世纪40年代,在苏格兰地区,有一位名叫罗伯特·利斯顿的医生,号称“西区最快的刀”,他的每一场手术,既是手术,也是表演。

每次,他的截肢手术,都会有很多医学生在旁听席上观看,几乎可以说座无虚席。

他要求大家给他计时,他的速度很快。

他的截肢手术从最开始切开,到伤口闭合,所用时间通常不到3分钟。

他的速度太快,也会时常伴随着意外的发生,有一次他竟意外切掉了病人的睾丸,而且是从根上切断!

有一次,他偶然切掉了他助理的手指(助理通常将病人的腿固定住不动),可怜的助理后来也因为手指被截断而死于坏疽。

还有一次,他甩动的刀子划到了一个围观者的外套,这个围观者因为恐惧而倒地身亡。

但是,这种浮夸手术的氛围在当时并非独一无二。当时这些都是售票的,只要花大价钱就可以观看最受欢迎的医生做手术,观众几十个或是几百个不等,医生会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收获到掌声。

游戏掌骑兵
北斗星名称?夜场ktv包厢游戏七星瓢虫是什么? 最像猫的猫科动物?描写小动物样子?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