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课堂室内游戏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玩?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有哪些课堂室内游戏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玩?
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候,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教室,玩小游戏,既可消除大脑疲劳,增进身心的健康,又能提高交往能力,增进友谊和情感,还可以使部分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得到矫治,这是多么好的活动呵!
1、小猴捞月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三打白骨精
这个游戏有两个同学就能玩。先背向而站,相距二步远。游戏开始后两人一块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在原地合拍双足跳三下,注意唱到最后一个“精”字时,必须同时做180度跳,同时在落地前还要做一个造型动作。造型动作有三种:1·抬起左膝,右手反掌心在额前作搭凉棚状,同时左臂微屈勾拳为孙悟空。2·双手插腰,两腿侧开为白骨精。3·双手合掌于胸前为唐僧。这三个童话人物的制约关系是:孙悟空胜白骨精,白骨精胜唐僧,唐僧胜孙悟空。如果正巧造型相同,那么重来一次,方法同前,一旦造型之间建立了制约关系,负者就要给胜者恭敬地鞠一个躬。
3、炒股票
游戏者5人为宜,选一人当股民,面对墙壁而站,其他4人分散站在后面当股票,股票名称可事先自定,比如:新锦江、二纺机、大众出租、豫园商城等。游戏开始,股民把一枚硬币朝头后高高地抛出,说:“炒股票喽!”当股票者其中一人就近拾起藏在手内,与此同时股票要同声对股民说:“什么股票最看好?”股民要马上猜出是何种,对了就算发,继续炒,错了由拾者当股民,重新再玩。
4、搜捕逃犯
一人当逃犯,另一人当公安干警,用手帕蒙住他们的双眼,分别带到乒乓桌的两个对角上。主持人发令后,两人手摸着桌子一逃一追,逃犯想要躲开公安干警的搜寻,而公安干警则竭力想要找到逃犯,两人都蹑手蹑脚地走动,以免发出声响,使对方发现自己在哪里,但最终也许会糊里糊涂地撞到一起,公安干警便捉到了逃犯。接着可再换两人上场游戏。
规则:围观者只能笑,不得暗示。
5、欢乐猜拳
女生们围成一个圆圈,面朝圆心,人数必须是双数,游戏开始,大家拍大麦(1、自己击一下掌;2、侧开与两侧同伴合掌;3、翻掌,用掌背与两侧同伴相碰;4、同1。)并齐说:“赛、赛、赛,阿拉马克赛,一个接一个,阿拉马克赛,这么好的天气飘雪花,这么好的鞋子漏脚丫,这么好的孩子小傻瓜!”接着,各自旋转小臂并说:咕碌咕碌锤!(此时每二人面对面“石头剪子布”猜拳,若相同则再转小臂重猜,直至决出胜负)负者退下,胜者重新组成圆圈,再拍再唱,最后剩下者为胜。
6、翘板接毽
准备学生尺一把,大象皮一快,毽子一只。在桌上用大橡皮和尺子搭成一个小翘板,一端放毽子,另一端翘起,游戏者依次进行。用手去拍翘起的一端,使毽子跳起,再用手接住就可得1分,每人可拍按5次,积分多者为胜。熟练后,还可以用脚,肘部、面额部接毽等。也可以选一人拍翘,让另外的抢接,接到者可得1分并当拍翘者。
7、装卸木材
在桌子的一端放1只铅笔盒,盒上横放10支铅笔,另一端放1只纸叠蓬蓬船,大小如同铅笔盒,再配备30厘米长的细绳拴住的钥匙圈2根。游戏每组两人,分别站在桌子两边,拿起带圈的绳子,发令后,用圈插进铅笔两头,保持好平衡,把铅笔一支支抬到船上,圈不许碰到桌面或铅笔盒,否则重做。栽判员记时,哪组完成得最快为优胜。参加游戏的人数较多时 ,可布置几个课桌,同时进行比赛。
8、猜成语
主持人事先在四张白纸上写一句成语,一纸一字,比如:龙腾虎跃。请四位游戏者站成一排,用别针在他们背上各别上一张纸,接着手拉手围 成一个圈,按逆时针方向跑跳步三周,然后解散,每个人都竭力去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同时还要隐蔽好自己背上的字。一旦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就可判断自己背上的字,例如看到龙、虎、跃,就可以举手向主持人报出自己背上是一个“腾”字先猜出者为胜。
我不知道对不对,蒙眼睛坐凳子。把凳子放在一定的距离,学生看后闭上眼睛或蒙住眼睛,凭刚刚的观察,走到凳子面前并坐下即挑战成功。2、成语接龙。相信这个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个游戏不仅能调节气氛,更能拓展孩子们的词汇量。3、摆造型。人数可以自己限定,摆出最好看的造型团队胜。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凝聚力。4、头脑风暴。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某个字的同音字(音调不同也可以)。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但是不能借助字典或其他工具。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一个组内哪个同学想到的字最多。5、天马行空。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由某个词联想到的词。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哪些词最有创意。扩展资料:课堂游戏的作用: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我的理想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活动,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情趣,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来活跃课堂氛围。这样在课堂中就能真正起到调节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自主的想要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课堂游戏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可以以更好地状态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文章有点长,不仅仅展现的是众多有趣的打油诗,主要还附加了打油诗的生动故事!)
趣谈打油诗,不能忘记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张打油。其《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通俗易懂、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打油诗是一种俚俗诗体。其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第一、开山鼻祖张打油的趣闻
众所周知,所谓“打油诗”就是张打油的诗。张打油到底写了多少诗,没有诗集留传,散见也很少。但他虽存诗不多,却因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影响不少,后代不论雅人、俗人皆有仿作。
张打油谓谁?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张 打油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有一年的冬天,一位家居南阳的高官祭奠宗祠,见宗祠内大殿的墙壁上有这 样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 的使锹。
高官读罢,顿时大怒:“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 这岂不是侮辱我祖宗?”即下令缉拿写诗之人。属下通过查寻,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问:“这诗是你写的吗?” 张打油回答:“是!”高官心想,既然是秀才,缘何写出这等歪诗? 心中存疑。为了判断确否为他所写,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 令他再作一首。张打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贼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 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位高官 不禁笑了起来,心想:确然为他所写!罢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体!便未给张打油治罪。 于是,张打油远近有名。这打油诗开始风行 起来,成为一种独立诗体,为他人和后人所摹写!
张打油和他的诗,民间流传很盛,很有影响,只因不受正统文人青睐,过去的文学史不曾提及。
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
- (1)当年苏东坡得了个儿子,一时得意忘形,高兴之余写诗打趣: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另外,诗人苏东坡的《静坐》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 四十。
民间流传苏东坡和 儿媳之间的丑闻,有一首诗:
(苏)红罗帐中一琵琶, 想去弹它理由差;
(媳)公公想弹是情义,肥水未淌外 人家。
对苏东坡丝毫不留情面地揭老底,同时又多有回护,偏责其儿媳,其实读者对这种低俗的玩笑是不必当真的,看看一笑了之。
- (2)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为此他作诗以咏:
《开门七件事》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 (3)明代县令徐九经.为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惩恶肃贪。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以示他的为官宗旨,诗云::
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
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
- (4)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自幼目睹鸦片之害.遂在25岁那年写下一首劝人们戒毒的打油诗:
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
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 (6)1927年.鲁迅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蒋介石的要员: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谒陵是假.排挤他人是真。
- (7)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的60寿辰.延安根据地为徐老祝寿。作家丁玲即席赋打油诗一首.活跃了现场气氛。诗云:
长征二万五,衣服自己补。马儿跟着跑,生活最艰苦。
闲暇爱读书,年老心不古。遵纪是模范,谦逊与人处。
革命主义真,名利当粪土。大家贺徐老,共撰英雄谱。
几句话,把徐老的风范情操.描绘得惟妙惟肖。
- (8)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激动万分,兴奋不已。吟了一首《咏原子弹》的打油诗:
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首诗寓庄于谐.风趣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 (9)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经历坎坷,性情旷达。幽默潇洒。66岁时.他曾自吟《墓志铭》一首: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谦慎的性格.豁达的胸怀.让人一目了然。
- (10)还有一则趣事,是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写打油诗。
1972年尼可松访华后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中方由韩叙赴美建联络处,下榻于美国五月花旅馆,美方由詹金斯来华筹建,由乔冠华负责与之商谈。乔冠华与詹金斯谈判很顺利,高兴之中写了三句打油诗,征求第四句。当时毛泽东同志闻知,欣然续道:“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欢欢喜喜詹金斯。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如此续诗呢?原来,1967年外交系统造反派要打倒乔冠华,让他到大街上卖小报,而小报的内容就是打倒乔本人。乔每次都把小报收起来不卖,然后用自己的钱换成小额钞票到造反派那里去交账,说报卖完了,还赚钱。后来毛泽东同志也知道此事。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如此续诗,显出对乔的肯定,堪称打油诗史上的一段佳话。
- (11)冯玉祥驻扎徐州时,下令禁伐林木,贴告示如下: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 (12)北宋状元吕蒙正发迹前写过一首打油诗:
一碗清酒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真可谓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呢。不过此人后来青云得路,成为一代名臣,可见牢骚一下,说不定灶君真的上达天庭。玉皇才发现了他的才能也未可知。
- (13)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 (14)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见路边坟墓旁翁仲(坟前石人),不识,问随行翰林学士,孰料此公亦拿不准,说是“仲翁”,皇帝明白以后,作诗一首对误答皇帝问话的翰林做了这样的处置: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
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此诗故意将每句最后两字颠倒,嘲此翰林学士之不学,而能朗朗上口,颇见文思之机敏。
- (15)鲁迅曾仿崔颢《黄鹤楼》一诗描绘了日军逼近时达官贵人们借口保护文化,只顾抢运文物,不顾百姓及学生的丑态。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同“迫”)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另外,1924年,鲁迅与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鲁迅教小说史,徐教英文),此时徐志摩热追“多才美女”林徽因而不得,就整天哭丧着脸,见了谁都“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装出一副病态。林与他本是朋友,平时相互来往并常有 礼品、果品、诗文之类的馈赠,并不存在爱情,他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鲁迅对徐志摩这一作态很反感,加之徐志摩平日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在一起,同属“新月派”,政见不同,鲁迅就与他开了个大玩笑,写下了这首诗。诗为: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 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 去罢!
鲁迅说它“拟古”是 “新打油诗”,是指它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 的旧格式,用现在的大白话写出来的。
- (16)如宋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 (17)诗人高敖曹的《杂 诗》:
坟冢地瘤肿,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 (18)清人钱咏《履园 丛话》载,浙人陈斗泉收到朋友赠送的金华火腿一块,因存放日久,煮不烂、咬不动、吃不 成,但又不得不表示感谢。故作打油诗云: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 煮一桶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 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心藏怒火,不便发作,不吐不快,故语多讽,以求心头慰藉。
- (19)北京寿安山南坡的卧佛寺,有尊长 5米、重量50余吨的铜质卧佛。道光年间, 陕甘总督杨玉春游览到此,见到这卧佛,有所感,即吟诗四句: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像你样,江山谁人保?
批评语言风趣,但思想主旨严肃,是一首典型的打油诗!
- (20)从前有个叫郑广的海寇,被朝廷招安后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
- (21)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一首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其尴尬处境。
- (22)这也是一首极其有趣的打油诗,是新嫁娘写的《逐客诗》: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宾客不肯散去,坚持让文才出众的新娘子赋诗。夜阑更深,新娘无奈,遂以诗代逐客之令,巧用双关之语,含蓄委婉,众人听罢乐不可支,哄然而散。
- (23)广西三江县长宴请本县一位进士,席间众人只是向进士敬酒,受冷落的老师出于气愤,就对众人趋炎附势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讽 刺: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 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 (24)古代官府公文往往使用“该”字 , 有时流于冗滥 ,或所指不明,或官腔十足 ,于是有人 作诗讽刺:
一纸公文九个该,一该该出是非来;
尔后 该员该注意,不该该处不该该 。
- (25)在我国古代,数字入诗屡见不鲜。一些文思敏捷 的诗人,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诗中.读来别 有一番情趣。如纪晓岚的一首咏舟诗 :
一蓑一笠一 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 ,一人独钓 一 江秋。
全诗用了十个“一”字 .写出了渔 人的悠闲自在。
- (26)讽刺昏官的一首诗 :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
为官清似水,——米汤!
诗先用三 句渲染 ,然后用两个字实现全然相反的转折,取得了强烈的嘲讽了效果 。
- (27)倒是晚唐诗人崔护的书僮兴儿的一首“打油 诗”,很有点儿味道。去年,崔护在城外途经一座农 家小院,因为悦恋一位美女,叫书僮兴儿三次上前讨 水喝,以耽延时间。今年再来,不见了那位美女,十 分失落,遂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兴儿也 很有感慨,于是依葫芦画瓢吟了一首:
去年今日此 门里,人与桃花相映美;
今年若有佳人在,兴儿还喝 三碗水。
- (28)元代文化“沙漠化”,杂剧和南戏中 的许多诗词曲白之外,大量无名氏的散曲中就有许多绝妙的打油诗。《[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得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 (29)清代乾隆也有一首类 似的打油诗,题为《咏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四片五 片六七片,
八片九片千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 (30)传说朱元璋 打败陈友谅之后,来到一座庙前要进去,看门僧问他姓名,触犯了他的尊严,就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 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妄自哓哓问姓名。
那口气,果然像,非同一般。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提出要来看当年题诗,既是为了重 温光辉历史,恐怕也不无向山僧报复寻仇的用意;其时题诗早被铲去,这可如何是好?山僧灵机一动,作 了一首阿谀皇上的打油诗: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这才幸免了杀身之祸。
- (31)才子解缙也会拍马。 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钓鱼,朱元璋久钓不获,很扫 兴;解缙说:“皇上,别看鱼儿小,却懂礼节呢。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 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 一笑,总算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 (32)明代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其内容涉及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者涵盖了官民工商僧俗 人等。徐文长的一首祝寿诗,如今许多人依然耳熟 能详: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 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 (33)从前.有个考生,在考场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采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涛,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个字这样,整首诗就成: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
- (33)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被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这事被老人看到后,他感伤无限,就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清代诗人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怎奈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而把好饭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触景生情,感慨之余哼出打油诗: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结论:
由于打油诗的首创者或曰首倡者张打油是个穷秀才,来自社会底层,故它反映的多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或普通人的所见所闻,在内容上接地气。但流行了一千几百年,后 来这种形式亦为达官贵人或上层文人所利 用,故在内容上也有所扩张,社会政治、社会 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在打油诗中也有所反映,与通常传统诗歌的内容有所靠近。
事实也证明,打油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