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上瘾的十种表现?如何戒掉游戏瘾?
游戏上瘾的十种表现?
1. 对游戏表现出过度兴奋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2. 游戏成为了孩子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几乎不再关心其他的事情。
3. 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玩游戏,忽略了生活和学习。
4. 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变少甚至消失。
5. 睡眠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游戏。
6. 对于被禁止玩游戏的情况出现,表现出明显的愤怒、反叛的情绪。
7. 不喜欢体育运动或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8. 表现出冷漠、不关心或不重视学业,成绩下降或学习不认真。
9. 因为长期玩游戏导致身体状况变差,例如眼睛疲劳、腰酸背痛或者肥胖等。
游戏上瘾的表现包括时间控制能力下降、减少社交活动、心理依赖、以游戏为中心、手机游戏占据大量时间、情绪波动大、追求游戏中的成就感、对游戏的控制难以割舍、游戏成瘾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家庭和关系受到影响。
此外,游戏上瘾的表现还包括成绩下降、脾气暴躁、消费过度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会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亲情冷漠、对网络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经常要钱、社交障碍等。
如何戒掉游戏瘾?
戒游戏瘾方法:
找到游戏的替代品: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戒掉游戏都会遭到孩子的强烈反抗,不如去找一些可以替代游戏的活动。
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让孩子主动放弃游戏:游戏设置了很多的奖励机制让孩子沉迷,家长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让孩子主动放弃游戏,例如:如果孩子能够一天不玩游戏就贴一张贴纸,等满20个就可以领取一个奖励,以此类推。
第一个方法:游戏上瘾是因为游戏中有吸引你的地方,所以要戒除游戏瘾要找到新的自己喜欢、吸引自己的东西,要给自己找事情做,要记得游戏这种东西是虚拟的,不如用这打游戏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
第二个方法:如果自己真的想戒掉游戏瘾,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个星期不玩游戏,然后规划好这一星期要做的事情,除了玩游戏。如果能坚持一个星期,再订一个长期的目标,渐渐的把游戏瘾戒掉。
从心理学看,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
您好,我是暖心理咨询师杨湛德,很高兴为您解答。一个问题现象背后是有每个各自的原因,所以我们只能尝试从常见的一些原因来分析了解。游戏是在虚拟世界里发生的一种娱乐,冲突,竞争,甚至是自我表现等现象,在不同人的感受中会有不同的对待,这也就意味着游戏会被个人用来完成和实现自己内心想法或者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有些人玩游戏,是因为自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很多不可控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亲人或者朋友,还有恋人,所以他们会借着游戏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选择留连在虚拟世界里藏匿自己,不需要去面对人际关系当中种种自己无能为力处理的问题。有些人玩游戏,是因为自己想获得自己内心成就感或者自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找不到或者不愿意去改变和尝试新的方法,自信心已经被扫荡地不存一丝了,但一个人是无法忍受毫无自尊心地生活在世上。所以他们会选择在游戏中寻找到成功的体验,战胜别人的快感,虽然在游戏当中不可能一直有这样的体验,但至少会体验到,好过在生活中一直无法体验到。有些人玩游戏,是因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比如生活中受到很大打击,自己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样的打击,从而借着游戏来逃避自己的问题,在游戏中专注着游戏,不用思考自己的问题。这也会让他们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同人对于游戏有不同的想法,也“解决”了不同人内心的问题,但至于是否有效,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更清楚了。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释梦师杨湛德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有几个心理规律可以解释人们玩游戏上瘾的现象。
第一个叫蔡格尼克效应,是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发现的:未完成事件会产生驱动力,让人们更关注它。蔡格尼克让一群孩子玩两个游戏(这是30年代的实验,玩的是真实游戏,不是电子游戏),第个游戏让他们从头到尾做完,第二个玩到一半就让他们停止。日后孩子们对第一个游戏的过程记得更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蔡格尼克效应经常体现出来。我们都很讨厌别人打断自己正在做的事,不管这件事的价值是大是小。
现在的电子游戏有个重要设定,就是不停地过关,至少得几十关才能打通。这样,绝大部分玩家都处于行为未完成状态,诱使他们不停地玩下去。
第二个叫目标效应,就是越清晰的目标越能吸引人,而不论这个目标的价值大小。比如,你对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讲“人生意义”、“社会价值”这些概念,对他来说非常抽象,游戏目标则具体得多,而且用画面和声音加以提示,让玩家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三个叫及时反馈原理,这是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他认为如果要提升反馈的强化效果,必须让反馈越早越好。一个学生晚上写完作业,第二天上午交作业,老师把全班作业判完后下午再发回来。这种程序在学校里司空见惯,但这就拖延了反馈时间。学生得到老师的反馈时,已经不处于做作业时的精神状态了。
而游戏中的反馈都是即时的,玩家打得对和不对立刻就能知道。玩家始终在游戏状态里得到反馈,这些反馈也会把他保持在这个状态里。
第四个叫注意转移能力。指一个人把注意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的能力,通常用时间来计算。游戏公司作过这样的实验:把电脑上的时间显示去掉,再让一群玩家玩游戏。中途告诉他们,根据自己的估计在十五分钟后结束游戏。结果最慢的一个人两小时后才结束游戏,也就是说,他将注意从游戏上转移开的速度最慢。
每个人的注意转移能力有大有小。对游戏越沉迷的人,注意转移能力越小。
总之,沉迷现象涉及不少心理规律,并非单一原因。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只从单一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