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历史人物的临终遗言最让你感到震撼?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哪位历史人物的临终遗言最让你感到震撼?
不是一位,很多很多。选择几位记载如下:
一、“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
人物:夏云杰。
夏云杰(1903—1936),别名夏云阶,汤原抗日游击队负责人。936年秋天,抗联6军在汤原丁大干屯遭到日伪军伏击,夏云杰受重伤,流血过多,陷入昏迷。
后来一个夜晚,伤重的夏云杰突然醒来,高兴地对别人说:“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说着,泪水流满两颊。
不久后夏云杰因流血过多伤重不治,壮烈牺牲。
二、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人物:瞿秋白。
瞿秋白被捕后,拒绝投降,被国民党处刑牺牲前在监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他在全文里叙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早期领导人的心路历程,知识分子的自黑和对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念。
然后在全文结束时候,突然话锋一转: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1935年6月18日晨,瞿秋白在罗汉岭从容就义。在就义前,瞿秋白用唐宋诗人的句子,联成了一首绝命诗,诗罢掷笔。行至一八角亭前,见风光绮丽,瞿秋白便驻足不前,含笑左右“此地是我埋骨之处”。
三、“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不需要保护。你把我枪毙了吧。”
人物:胡天桃。
被俘的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对审问他的王耀武这样说。
胡天桃随后被押解到更高一级的俞济时处。
俞济时:“你是红军的高级人员,不会不知道红十军团的情况吧?”
胡天桃:“我不知道,你把我枪毙了吧。”
这是历史记载的胡天桃的临终遗言。他随后被枪杀牺牲。
四、“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以后,庶几无愧。”
人物:文天祥。
南宋国亡后,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忽必烈感其忠义,数次劝降,文天祥不肯从,请求死节。后忽必烈下令斩首文天祥,其被杀后,衣服中有这么一段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以后,庶几无愧。”
释义为:孔子教人做仁事,孟子教人取义行,我认为只要把道义践行到极点,仁者境界自然而然就会达到。话说回来,我文天祥读圣贤们的著作,想学的是什么呢?(此为设问句,呼应上句,言下之意是我想学的是仁与义。)今日我以死来践行所学的仁与义,那么,便没什么可惭愧的了。
五、“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
人物:冯如。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在一次飞行表演中飞机因失速坠地,在他被送医的弥留之际,这位开创了中国航空事业先河的伟人对助手说:
“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
至今这句话仍然激励着无数航空人奋勇前进。
六、“我跟了毛主席一辈子,还想回到他身边。”
人物:少将龙开富。
1908年,龙开富出生在湖南茶陵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因为家里条件很差很早就跟着泥土匠爷爷到各处奔波,学习怎么做泥瓦工。1927年9月的下旬,龙开富得知毛主席的队伍在附近,要求加入工农革命军。 毛主席看见这位新来的小伙子,好奇地问他:“小伙子,你回家不回家呀?” 龙开富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不回家,要是回家就会被地主们杀掉。” 毛主席拍了拍龙开富的肩膀,对他轻声地说:“以后你就留在我这里吧,帮我挑行李。”
1955年9月,龙开富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从1976年开始,龙开富的身体就不太好,之后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龙开富因为病情的原因时常昏迷,但当他得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后,病情也更加剧了。1977年1月28日,龙开富突然神志清醒了一小会儿,他对同样是老红军的夫人高玉清说: “我跟了毛主席一辈子,还想回到他身边。” 高玉清对他说:“乌鲁木齐军区老杨给你空运来了哈密瓜。” “哪个老杨?” “是乌鲁木齐的杨勇司令员。” 龙开富听到这里,突然大喊一声: “杨勇这老小子送的哈密瓜,你们谁都不许碰,毛主席一辈子没吃过好东西,我要给毛主席带过去……”
七、“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人物:王伟
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EP-3电子侦察机在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Ⅱ战机监视拦截,而一架编号为81192的战机上的飞行员就是我们的英雄王伟。这时美国侦察机突然调转机头撞向81192,其侦察机机头和左机翼撞向81192,在另一架编号为81190的歼八战机飞行员回忆到,那时,他看着美国侦察机撞压向81192,,EP-3的螺旋翼将81192的尾翼卷成纸片,战机像断线的风筝一头扎向海面。
“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上面这句话是英雄生前的最后对话,英雄抱着誓死保卫祖国领空的决心,像一片树叶落在了南海中。
八、“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人物:张自忠
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被日军包围,战至左臂中弹,手下仅余数百名官兵,仍旧屹立不倒。最终全军覆没,壮烈殉国。就连见过张自忠的日军都说:“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严。”张自忠牺牲后,日军久久注视着他的面颊,在一阵鸦雀无声的肃穆后集体向其遗体敬礼。日军广播电台的播报也一改此前傲慢自大的风格,说:“张总司令以临危不惊、泰然自若之态度与堂堂大将风度,从容而死,实在不愧为军民共仰之伟丈夫。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敛入棺。
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人物:邓稼先。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在临终前留下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对妻子说的:“苦了你了。” 第二句是对自己说的:“永不后悔,死而无憾。”」第三句是对后人的嘱托:“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十、“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人物:寸性奇
寸性奇(1895年-1941年5月13日),字念洁,抗日名将,出生于中国云南腾冲县城关镇二街(四保街),汉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少将(1942年6月追赠中将),于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进攻中条山区。寸性奇指挥陆军第十二师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当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加上日军飞机严密封锁我黄河各渡口,使我后方援军弹药无法迅速补充。日军连续冲锋,突破十二师左邻友军王家窑头阵地,双方战线犬牙交错,相互混战,我军因孤立无援,渐处劣势。此时,他奉上级命令,率部队突围来到樊家沟,5月10日向五福涧前进,不料刚至张家坪,与日军大队遭遇,双方短兵相接,肉搏战后,我军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夺路出击。
5月12日,日军攻陷我军左翼水谷朵高地,寸性奇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这时他已得知军长唐淮源壮烈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仍强忍伤痛,大呼杀贼,率军冲向敌阵。
5月13日晚,寸性奇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寸性奇以重伤之躯,率余众数十人突击至毛家湾,再次遭遇日军重重拦截,在交战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断,血如泉涌。此时,寸性奇却要求团长黄仙谷等突围快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言毕,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即至,但无一离开,全部陪伴寸性奇壮烈牺牲。
山下屈文是侵华日军北平地区宪兵队的队长,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3年春天,北平宪兵队转来一名战俘,是宋哲元29路军步兵四师的机枪营少校营长(回忆录中没有留下这位营长的名字),在战斗中腿部受伤导致被俘。
29路军是鬼子挥之不去的噩梦,喜峰口的大刀队和后来卢沟桥事变,都是29路军的杰作。所以鬼子对少校营长格外的重视,试图从他口中得到轻重机枪的进口渠道,进口数量,还有弹药维修技术以及所属部队的编制等情报。
鬼子们承诺,只要少校营长提供情报属实,他们马上放人。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可是少校营长不肯开口,鬼子就对他用尽了酷刑,坐老虎凳时,少校营长的另一条腿也被硬生生折断了。
自从少校营长两条腿都断了以后,他就开始绝食,常常陷入昏迷。据跟他关押在一起的难友交待,少校营长是河北人,农家子弟,毕业于保定军校。其他的就再也没有了。
鬼子在少校营长口中得不到有价值的情报,就下令对他执行枪决。
临刑前,少校营长突然对鬼子宪兵队长说他有个要求,鬼子以为他贪生怕死,就答应了他。
少校营长说他是军人,要面对枪口,站着死。
可少校营长两条腿都断了,最后鬼子同意他坐在椅子上。
接着少校营长要求穿上他带有军衔的军装,那件军装已经破烂不堪。
少校营长很费劲的换好衣服,然后非常平静的说:现在可以了,你们开枪吧!
鬼子问他最后这样做的目的,少校营长说:我是少校,普通的农家子弟不比军阀子弟,也比不上财主大老爷的孩子们,晋升很不容易,我的父母还不知道我做了军官,我死后,穿着这身衣服托梦给他们,他们就会开心一些。
残暴的鬼子被震惊了。别人行刑的时候都是被拖出去的,而这位少校营长是被担架抬出去的,很多鬼子都记得,少校营长坐在担架上,神态安详的向他们点了点头。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直接盘点末代的九位总督吧,毕竟,题中所说的封疆大吏其实就是总督。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是最后设立总督的,而最后一任总督就是赵尔巽,进士出身也是一个东北人。在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想让赵尔巽当自己的顾问的,可是也许是因为还有一点骨气吧,所以赵尔巽就没有去,而袁世凯也没有过多的为难,让他去编写清史,可是还没写完,就留下一个稿子赵尔巽就因病去世了。
直隶总督张镇芳
原本的直隶总督是袁世凯,后来袁世凯退岗离职,于是他兄嫂的弟弟张镇芳就直接接他的班了。也是因为这关系,所以张镇芳在清朝灭亡之后就直接跟着袁世凯干了,后来袁世凯去世了,他就跟着张勋搞起了复辟,失败后被抓了判了个无期,之后破财消灾出了狱就去经商去了,享年七十岁,也算的上是结局好的了。
两江总督张勋
张勋可以说是清王朝最忠实的拥护者了,因为他对清王朝都至死不渝,不仅搞起了复辟,到死的时候都留着辫子,而且还让自己的手下都留着辫子,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在复辟失败后,他就逃到了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被运回老家江西安葬。他自称: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旗人,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他尽力的去抵抗,甚至让妇女手持兵器。最后,秉持着国在人在,国亡人亡的念头,松寿吞金自杀,为大清殉葬去了。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被称作是大清的掘墓人,因为正是因为瑞澄,武昌首义才这么快就爆发了,撇开调兵去四川不说,早在起义之前,瑞澄就得到了起义者的名单,可是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他竟然随便抓几个杀了就完事了,导致了起义者横下心直接提前起义了。都没有怎么反抗就直接逃到了上海后来再逃到日本,等到风头过去了又回到上海于1915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
因为在晚清时期,两广地区着实是是非之地,处于多事之秋,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两广,后来张鸣岐通过走后门买通了袁世凯才来到两广当总督(难度也不怎么大)清朝灭亡之后,他就投奔袁世凯去了,尽极阿谀奉承鼓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袁世凯去世,他就逃到了天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就直接投奔日本人去了,也正因为此而为国人所诟病,直接被定性为汉奸,在1945年被骂死了。
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是蒙古镶黄旗人,原本就是陕甘总督,后来因为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而被强制退休了,后来在武昌起义时就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在上任之后,他就反攻西安,想为皇帝留下一条后路,可惜的是,西安还没打下来呢,大清就灭亡了。不过他还不死心,仍然与革命党对抗,还策划复辟帝制,为此,他还和日本人走的比较近,幻想着借助日本的力量复辟,不过,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算的上是末代总督中比较有作为的了,因为他在任期间率领军队去西藏镇压由英国人操纵的西藏叛乱军,并且将其打败,将西藏保留在了中国的版图中,不至于分裂出去。后来武昌起义之后,因为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屠杀革命党人士,所以赵尔丰被直接公审处决。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同时也是云南讲武堂的总办,结果用清朝的资源培养了一大批的革命人士。在武昌起义之后,蔡锷将其礼送出境,而李经羲则在去过上海遇挫之后直接去投奔了袁世凯,于1925年在上海去世。
呼,整理这些资料好累~
清朝定鼎中原江山之后,他们一脉沿袭了明朝的统治体系,在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他们的手中掌握着非常庞大的权力。
其中总督的权力是清朝所有封疆大吏中最为庞大的,少的也掌握一个省份的大权,多的更是掌握了两到三个省份的巨大权力。
他们站在朝廷的权力巅峰,除了朝廷中心的那些大佬之外,无人可以和他们匹敌。而巡抚虽然同样权力庞大,但与总督相比,权势却要稍低半个档次。
清朝的巡抚一般只掌握一个省份的大权,不过虽然他们明面上受到总督的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总督的下属。他们都直接受到皇帝的调令、互相之间都有着节制权,因此说不上谁是谁的下属、谁是谁的上司。
接下来我们谈到提问中所提到的问题,既然说是9位封疆大吏,那这个问题所询问的必然是清朝的9位总督。
清朝的9位总督依次为直隶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东北总督。 这几位总督除了东北总督之外,其他8个总督官职都是清朝比较老牌的官职,而东北总督相比以上8个总督官职,出现时间要晚上很多,这个官职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清末东北总督的设立
而在清朝早期的时候,东北是没有总督的。
东北是女真人的发源地、是他们在遇到危机时唯一能选择的避难所,所以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位。
因此在清朝早期时,清朝皇帝就在东北设置了三个将军官职,这三个将军官职分别是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其中奉天将军后来又改名为盛京将军。
大家也不要小瞧这些将军官职,在清朝,将军是军队方面地位最高的职位,相当于如今的大区司令,地位和总督相比只高不低。
不过在清朝末年,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清朝朝廷这才把东三省给统合起来,设置了一个东北总督职位管理东三省,这才有了后来我们所知道的清朝九大总督。
清朝是在1911年进入生死危机之中的,在那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而清朝真正的死亡时间是1912年,1912年,正是袁世凯的胁迫下,清朝廷才主动选择了温和的死亡,而不是在鲜血之中被迫灭亡。
在清朝灭亡之后,清朝的9位总督分别经历了不同的人生。
清朝末年直隶总督张镇芳
清朝的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张是河南项城人。
一说到河南项城,很多人可能就会想起民国时期的第一号大佬袁世凯。
而现实中,张镇芳和袁世凯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他不仅是袁世凯的同乡,还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
在那个人情复杂的时代,这点是最为重要的,张镇芳之所以能当上清朝最后一任的直隶总督,就跟这个关系有关。
清朝的消亡对张镇芳的影响不大,因为在清朝灭亡之后,他的亲家袁世凯成为了民国的头号人物,虽然朝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中心的权力却是差不多的。
民国时代开启后,张镇芳被袁世凯安排到了河南,成为了河南的头号人物。
不过随着袁世凯的去世、随着他参与辫帅复辟活动的失败,他开始尝到了锒铛入狱的滋味,曾经被关到牢里待了一段时间。
在他被放出来后,他变得安稳了很多,从此沉迷于商业之道,一直到1933年才安稳离开了人间。
闽浙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闽浙总督名字叫做松寿,松寿并不是汉人,而是满清正白旗的旗人,在那个年代,出身可谓是根正苗红。
因为他出身的原因,所以导致了他对清朝格外的忠诚,在清朝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带着他自己对清朝的无限忠诚,和反清军队战斗到了最后关头,在明知不可为之的情况下,选择了为清朝自杀。
湖广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湖广总督名字叫做博尔济吉特.瑞澄,他和松寿一样,在满清出身非常的根正苗红,是满清正黄旗出身。
而且他的家世也非常显赫,他的爷爷曾经当过正一品的大学士,而他的父亲则当过黑龙江将军,他自己更是成为了湖广总督,可见这其中的家世有多么显赫。
不过在面临清朝的生死存亡危机时,他并不如松寿对清朝那么忠诚。
武昌起义就是在他的管辖地里爆发的,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选择了望风而逃,先是跑到了上海,然后又跑到了日本,这才避过了反清军队的追杀以及清朝朝廷的惩罚。
而在清朝之后,他则回到了国内。
云贵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云贵总督名字叫做李经羲,他的身世同样非常不简单,他是晚清第一权臣李鸿章的侄子,在李鸿章的关系之下,这才有了那般辉煌的成就。
李经羲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常好,在清朝灭亡后,他在袁世凯的手下担任了各种重要的官职。
四川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四川总督是赵尔丰,赵尔丰虽然很出名,但是相比于他的哥哥、清朝在东北总督赵尔巽来说,他却还是有所不如的。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赵尔丰曾经在西藏平定了英国人和当地贵族联手策划的叛乱,这点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历史功绩。
而在清朝灭亡的过程,赵尔丰的运气并不是很好,虽然他想努力维持和反清军队的关系,但是仍然被反清军队给杀了,在1911年的时候丢掉了性命。
两江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在现代史中有着很大的名气,此人就是民国时期人们称之为辫帅的军阀张勋。
在清朝灭亡之后,张勋转型成为了民国的军阀,不过在民国的时候,他仍旧没有忘记清朝,不仅自己没有剪掉原来的辫子,还下令自己手下的军队,不准剪掉辫子。
在1917年的时候,他更是在北京展开了复辟活动,打算使清朝重新出现于历史之中。
不过后来他失败了,失败之后,他为了逃脱民国政府的惩罚,就逃到了天津的租界里,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两广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两广总督名字叫做张鸣岐,在清朝灭亡后,他选择了投靠袁世凯,而在袁世凯去世后,他先是逃到天津租界避开了一番风头,而在1931年后,在日本人的招揽下,他则成为了一名汉奸。
陕甘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陕甘总督名叫长庚,他是满清正黄旗人士,是在溥仪登基第一年被授予陕甘总督职位的。
在清朝灭亡之后,他主动辞掉了自己的官职,从此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东北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巽,那就是我们以上所说的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
在清朝灭亡之后,他开始过上了平淡的生活,在民国的时候、在袁世凯的邀请下,他开始主理起了《清史稿》的编撰。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灭亡后,清朝九位总督的下场、去向,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结局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遭遇激烈、有的人遭遇平淡,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