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杀后羿夺取大权,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二子,最后下场是怎样的呢?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寒浞杀后羿夺取大权,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二子,最后下场是怎样的呢?
夏朝的创造人是大禹的儿子启,启所建立的夏朝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组成夏朝的核心是11支姒姓部落再加上启所代表的夏后氏,这11支部落分别是:有扈(hù)氏、斟(zhēn)灌氏、斟鄩(xún)氏、有男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再加上夏后氏一共是12支,11支姒姓部落向启臣服,并进贡和纳税,启相于后来的中央王朝,11支姒姓部落则相当于后来的诸侯国。
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沉迷打猎和酒色,不理政事,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看到太康如此,觉得机会来了,便趁太康在洛水北岸打猎的机会夺取了夏朝的大权,三年后太康病逝,后羿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后(夏朝的君主自称后,相当于后来的王或者帝)。
姒太康
仲康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国政依然被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掌控,而后羿夺取太康政权的这一行为,就被称为太康失国,夏朝在第二任君主太康就失去了政权,这里的后羿不是神话故事中射九个太阳的后羿,而是夏朝的一个部落首领,这个部落就是有穷氏,在今天的山东半岛,这个部落善于射箭,地处东夷。
后羿掌握夏朝大权后,导致众多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11支姒姓部落,因此双方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都以后羿的胜利告终,后羿占据了夏朝的国都,继续把持夏朝国政,仲康去世后,后羿立仲 康的儿子相为夏后,夏后相因为不能忍受后羿的控制,所以逃离后羿投靠了与他同姓的斟鄩氏与斟灌氏,这个时候后羿就自称为天子。
这个时候的夏朝实际上名存实亡,后羿统治了夏朝三十多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这个人就是寒浞。
寒浞
寒浞是黄帝的车正哀的后裔,所谓的车正就是替黄帝掌管车马的官员,名字叫哀,当时的官职是世袭的,哀因为有功被封在寒地,建立寒国,哀的后裔就以封地“寒”为姓,寒浞就是哀的后代,出生在仲康七年,寒浞长得很聪明,但从小德行不好,被父母骄生惯养,稍微大一点后就肆意妄为,打骂族人,抢人东西那是家常便饭,更为严重的是寒浞连自己的父母都敢捆起来,最终闹得实在不像话,被寒国族长赶出家门,当时寒浞只有13岁。
寒浞后来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户人家,收他为徒,教他武艺,然而寒浞学成之后,把他师父一家人全家毒死,抢走了财物,然后来到夏朝都城斟鄩投靠后羿,后羿当时掌握着夏朝的国政,看到寒浞聪明于是收留了他,还认寒浞为义子。
寒浞凭借军功与聪明成长为后羿军队的副总管,曾经率军打败了方夷国,后羿对寒浞很是喜爱,还亲自帮寒浞成家,寒浞逐渐成长为朝中主政的大臣,但是寒浞名声不好,朝中很多大臣排斥寒浞,但后羿不听,反而给予寒浞更大的权利。
后羿
晚年的后羿并不善于治理国家,同晚年的太康一样,也是沉迷打猎和美色,而寒浞则被任命为国相,负责为后羿管理朝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寒浞为了取悦后羿,投其所好,后羿喜欢打猎,寒浞就送好马和好猎手,后羿喜欢美色,寒浞就送美女,寒浞把后羿迷得团团转,就是因为自己名声不好,还有野心,想夺取有穷氏部落的大权而取代后羿。
寒浞还利用自己身为国相的权利,大力打击不服从自己的朝臣,原来后羿的心腹大臣都被陷害致死,不仅如此,寒浞还和后羿的妃子纯狐私通,纯狐是东夷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中的美女,被后羿强行纳为妃子,这一年后羿58岁了,而纯狐才18岁,纯狐对后羿的行为不满,为了报仇与寒浞私通,并且被后羿当场发现,因为后羿年老,寒浞正值壮年,所以寒浞杀死了后羿,由于寒浞本来就是国相,再加上朝中的人都被寒浞换成了自己人,所以很快掌控了朝政。
后羿被杀后,有穷氏部落的族人也遭受到打击,不服从寒浞的有穷氏族人都被杀害,大多数逃离了中原地区,寒浞还残酷地把后羿的尸体剁碎加入毒药,做成肉饼拿给有穷氏部落的人吃,如此残酷的手段,让人胆战心惊,同时导致有穷氏没落,而寒浞则趁机称王。
夏朝控制区
后羿夺了夏朝的天下,寒浞又夺了后羿的天下,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但这个时候夏朝正宗的王--夏后相还活着,双方迟早有一战,果然没多久,夏王相联合了斟鄩氏和斟灌氏两支部落兵分三路攻打寒浞,但双方只是对峙了几个月,夏后相就撤军了,寒浞与夏后相的第一次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但双方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在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休养生息,寒浞觉得灭夏的机会来了,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战争,这一年是寒浞在位的第十一年,寒浞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率军作战,寒浞的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是他的原配夫人姜蠡(lí)所生,并不是后羿曾经的妃子纯狐所生,长子寒浇率军打败了斟灌氏的军队,寒浇攻占了斟灌氏的都城弋邑,夏王相与斟鄩氏两支军队被寒浞和他的次子拖住,不敢支援斟灌氏,双方的第二次战争以寒浞的胜利告终。
寒浞虽然打了胜仗,自身消耗也很多,无力进一步人打仗,于是退回国内继续休养生息,六年后双方发生了第三次战争,寒浞的长子寒浇再次率军打败了斟灌氏首领姒开甲,斟灌氏几乎全军覆没,首领姒开甲战死沙场,余者全被寒浞俘虏为奴隶。
寒浞
第二年,寒浞率军攻打斟鄩氏,寒浞利用夏兵不懂水军的缺点,凿穿了了对方的战船,斟鄩氏首领姒木丁当场战死,其族民要么被杀,要么被寒浞俘虏为奴隶,斟鄩氏和斟灌氏两支部落的覆灭,预示着夏后相的左膀右臂被剪除,又过了一年,寒浞率军攻破了夏后相的都城帝丘,杀死了夏后相,夏朝族人要么战死,要么逃亡,要么被俘虏为奴隶,至此,夏朝正式灭亡,这一年是寒浞二十年。
寒浞也就成为入主中原的王,正式取代了夏朝,寒浞以为灭亡了夏朝,诛杀了所有夏人,夏朝就不可能再复国,可是偏偏就一件事他想不到,夏后相在被杀之前有一个怀孕的妃子提前逃走了,这个妃子的名字叫后缗(mín),后缗是有仍氏的女儿,于是逃回了娘家,隐藏了下来。
后缗后来生了个儿子叫少康,少康长大之后在有仍部落担任主管畜牧的官员,他知道自己的身世的,时刻努力,发奋图强想要报仇,后来寒浞知道了少康的存在,于是派人抓捕少康,于是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部落首领让少康担任掌管饮食的官员,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还给少康提供了封地和士兵。
少康
之后少康就在自己的封地大力招募夏朝遗民加入自己,不断有被寒浞迫害的夏朝遗民前来投靠少康,比如伯靡,还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打入寒浞儿子寒浇的内部,并且刺杀了寒浇,少康运用一系列的谋略和手段,前后花费了21年时间攻才打败并杀死了寒浞,灭亡了寒浞所有的族人,重新恢复建立了夏朝,这就是少康复国的故事。
当时的夏朝是部落聪明的天下,当时的战争基本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占据中原的夏朝先被后羿的部落占据,后来被寒浞的部落占据,最终又回到了夏朝部落的手中,是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而姒少康则夏朝历史最为有名的中兴之主。
寒浞在历史上曾建立了寒国,并做了40年国君。然而不仅他的国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就连他在历史上,也很没有存在感。按说中国早期历史上的太史官在尊重历史这一问题上,都是很有职业操守的人,为何大家却不约而同的选择“隐”去了寒浞这个人呢?历史上,他的下场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网络配图)
说起来,寒浞的出身并不低,他是炎帝后裔帝哀的子孙。他出生那年,正是夏王仲康在位的第7年。
在那个年月,生育是被鼓励的,因为人越多,部族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不过,寒浞却是个独生子。
物以稀为贵,他的父母由于只得了这一个儿子,更是对他溺爱有加,处处都对他十分顺从。
这样一来,寒浞便养成了胡作非为的性格,他仗着身板强壮,常常以强凌弱,打东骂西。
谁要是和他讲道理,他准拿他那沙锅大的拳头把别人揍得鼻青脸肿。
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熊孩子更无法无天,为祸四方。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去找他父母告状。
父母也觉得寒浞太调皮了,所以忍不住训斥了他几句。
谁知寒浞不仅不知道收敛,反而把父母给捆了起来,继续在外为非作歹。
族人无奈,于是联名到国君那是告状。
国君觉得寒浞品德有失,对父母不敬,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于是一声令下,把他赶出了部族。
寒浞在外流浪的时候,听说有穷国的国君后羿攻下了夏朝的王都,并自封为王。
天下共主的年代,后羿居然敢造天子的反。这大胆包天的行为,让寒浞恨不得跪舔。心里更是把后羿视为英雄,于是打定主意去追寻后羿。
(网络配图)
途中,寒浞在山中迷路,幸好看到一户人家,并得到了收留。
没想到,收留寒浞的是一位武艺高强的隐士。他看寒浞骨骼清奇,人又聪明伶俐,于是便把他收为徒弟,并将一身的本领都交给了他。
一年后,寒浞果然练得一身好武艺,下山之前,他担心隐士再收别人为徒,于是下毒将隐士一家人全部毒死,又搜刮了隐士家里的财物,然后再一把火,把隐士一家人连同房子一起烧为了灰烬。
寒浞有武艺,人又伶俐聪明,而且相当会说漂亮话,这让后羿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所以尽管大臣们一再劝阻他,说寒浞品行不良,但他还是执意留下了寒浞。
寒浞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当他看到后羿这高高在上的生活后,便萌发了取而代之的梦想。
寒浞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深知他和梦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他收敛本性,处处谨慎小心。一方面凭着巧言令色,博得后羿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他又极力结交朝中大臣,以使他们对他不再敌对。
其实,后羿的王位并不稳固,不少国君认为他得位不正,因此时时发动叛乱。
寒浞见此,主动请缨,在得到后羿的允许后,他多次率军攻打诸侯,并常战常胜。不到一年,他就因功累迁为主管军队的左司马。
后羿很喜爱寒冷浞,不仅把他收为义子,还亲自为他操办婚事,让他成家立业。
随着政权逐渐稳固,后羿也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酒色和狩猎中。贪图享乐的后羿索性把寒浞提拔为主政大臣,并将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给他来打理。
身为权臣,寒浞依然声色不动,一方面他不断四处搜罗美人及好酒敬献给后羿,同时,他还把民间的好马和好猎手都养在宫中,以备后羿狩猎时骑乘和调用。
在后羿看来,寒浞的行为,是儿子对父亲的孝心,因此他常常在大臣们面前感慨,有寒浞这样的儿子,是他的福份。
有大臣表示反对,认为寒浞其心可诛,是用糖衣炮弹毁掉后羿的江山,所以他们拼命劝阻后羿,一定要免去寒浞的职务,并把他赶出宫去。
但是,只顾得贪图享乐的后羿不仅不为所动,反而还说他们是想多了。
(网络配图)
至于寒浞,他一方面继续取悦后羿,另一方面又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已经形成了极大的势力。
在后羿58岁这年,他在野外邂逅了一位叫纯狐的美丽姑娘。
纯狐是诸侯的女儿。但后羿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强行把她纳为了妃子。
强扭的瓜肯定不甜,纯狐从入宫后,就对后羿这个糟老头子很不满意,所以她时时想要改变命运。
为了达到目的,纯狐经过百般试探后,终于选中了位高权重的寒浞,并勾引了他。
二人经过一番谋划,先是除掉了忠于后羿的大臣们,接着又杀死了后羿。
由于朝臣们都是寒浞安插的人马,因此后羿的死并没有引起动荡。
寒浞顺利称王,并改国号为寒。
至于纯狐,寒浞尽管对她非常钟意,但不愿意废黜原配,所以只能将她封为正妃。
称王后,寒浞担心后羿的族人会报复他,又对他的族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其实,早在后羿攻打夏朝王城时,夏朝的天子只是逃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夏朝天子也颇有些实力。
寒浞担心会受到攻伐,所以他一方面招募更多的年轻人,扩大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轻徭薄赋,在得到民心的同时,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果然,夏朝天子数次联合诸侯攻打寒浞,但因为寒浞早有准备,所以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
这时,纯狐为寒浞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他们不仅吸收了寒浞的强健体魄,还遗传了纯狐的聪明才智。
寒浇和寒戏长大后,果然成了两员让寒浞骄傲的猛将。
于是,寒浞在他们的支持下,向夏朝天子发起了偷袭,由于对方完全没有防备,不仅被打处四散而逃,还被他们抢了不少财物。
一心想要代夏的寒浞又采取一一击破的战术,将忠于夏朝天子的诸侯国一一吞并,最终灭掉了夏朝,而他终于实现了统一大业。
不过,由于疏忽,寒浞居然让夏朝天子的一个怀有身孕的妃子逃掉了。
后来,妃子生下了少康,少康心怀复国大志,那些被寒浞灭国,无处可去的人都纷纷投奔了他。
经过多番准备,少康终于向寒浞发动了总攻。
在激战中,寒浇和寒戏先后战死,寒国的军队因而阵形大乱,死伤极为惨重。
就在少康要攻进王宫的时候,军队为了自救,也为了救家人,突然发生叛变。他们主动打开王宫大门,并将藏在后宫中的寒浞捆起来,献给了少康。
可怜已经80岁的寒浞,早已丧失了当年的勇武。
可惜成王败寇,少康并不会怜悯这个年老多病的老人,而是把他处以极刑,随后灭了他一族。
太史官之所以要隐去寒浞,有而不写他建立的朝代。大概是因为他品行恶劣,不敬父母,恩将仇报,又是盗国奸臣。所以认为他不具备做国王的资格,因此不承认他建立的国家。
(参考史料:《左传》《史记》等)
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通过“捡漏”走上人生巅峰,那当然是老蒋了。
对于蒋介石这个人,我们向来争议非常大,按照是非观来说,如果我们要认为一个历史人物是个好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材料来证明他是个好人,但是如果我们要认为一个历史人物是个坏人,同样我们也能找到很多材料来证明他是个坏人。所以在这里对于蒋介石的好坏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重点在于,他是怎么通过"捡漏”成为国民党的一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变成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的。
我们先把时间回到1925年3月12日,这天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但是他并没有指定革命接班人,至于为什么孙中山没有指定接班人,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这个时候在广东革命政府这边,有资格继任的前四名是确定的,他们分别是: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而这个时候的老蒋,最多只能排第五,我在这里说的第五只是最多,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今天的北大清华是我国大学中排名前两位的大学,其他的大学都不敢说自己能排进前两位,他们最多只能争第三,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等。我在这里说的第五就是这个意思,当时能排第五的人有很多,老蒋还不一定是第五。
说完了这个情况,我们再看看排在前四位的人物:
▲年轻时期的汪精卫确实长得非常帅气
第一位的汪精卫是我国史上著名的大汉奸,但在哪个时候他还不是汉奸,拿到今天来说就相当于国民偶像,首先汪精卫长得非常好看,对于汪精卫的好看,著名诗人徐志摩曾说:胡适之(胡适)先生说过,如果我是一个女人,我一定会嫁给他。由此可见他在当时国人心中的人气有多高;其次当时的汪精卫还是一位著名革命志士,年轻时期曾刺杀过摄政王载沣,名声非常响亮;再次,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的时候,汪精卫就在他的身边,而且在1925年1月他还亲手起草了总理遗嘱,后来孙中山在上面签了字,这份总理遗嘱是孙中山最后的政治交代,其中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就来自孙中山先生的这份遗嘱。汪精卫一直都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国民党内的地位非常高,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
第二位的胡汉民,他在国民党中的资格比汪精卫更老,汪精卫19岁成为秀才,胡汉民22岁就中了举人,从同盟会甚至是最早的革命时期,他就开始追随孙中山,清末时期的一系列起义胡汉民在其中筹款的功劳非常大,后来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胡汉民就是他总统府的秘书长,也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孙中山在1924年北上去北京的时候,在广东要有人看守革命大本营,也就是要有人代行孙中山的职权,而这个人就是胡汉民。这就相当于古代皇帝出去打仗,留下京城负责监国的通常是太子,胡汉民当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就有这么高。
▲党内大佬胡汉民
并且汪精卫和胡汉民这两人的私交还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被清廷抓了起来,当时胡汉民就非常着急,到处借钱还是不够就跑到澳门去赌,不想把借来的钱全输光了,胡汉民为此极度郁闷,甚至有天做梦都梦到汪精卫被处死,竟然嚎啕大哭,哭得把邻居们都吓醒了。
汪精卫对胡汉民也是同样的感情,后来胡汉民去组织黄花岗起义,临行前把遗嘱什么的都写好了,后来就传来消息说胡汉民死在了黄花岗,汪精卫当时也是失声痛哭,竟然昏死过去了,醒来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句是“可怜两人血,不做一处流”,从中我们能看出汪精卫对胡汉民的感情有多深,当然胡汉民也没死在黄花岗起义。
第三位的廖仲恺是国民党的左派人物,什么为左派呢?就是坚定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所以后来国民党很多左派人物也多出自与廖仲恺有亲密关系的人,如他的妻子何香凝、儿子廖承志等,一直都以左派人物的身份活跃在民国的政治舞台上。
第四位的许崇智是当时广东军队的总司令,能坐上这个位置当然是得到孙中山高度信任的人了,毕竟枪杆子全在他手上。许崇智出身于广东的世家大族,在广东可以说是根深叶茂,顺便说一下他的一个堂妹许广平,就是鲁迅先生的妻子。
以上四人是孙中山的班底,汪精卫是孙中山的文胆,胡汉民负责行政,廖仲恺负责党务和对外联络,许崇智负责军事,可以说这个班底已经完全够用了,这其中就没老蒋什么事。那为什么当时的老蒋在国民党中会混的这么惨呢?其实也是老蒋自身的问题:
1、老蒋直到1908年才参加同盟会,在国民党中资历太浅;
▲孙悟空表示,老蒋在日本期间干的活和他当年在天庭当弼马温干的是一样一样的
2、老蒋的学历其实很差,当时国民党内部都不太看得起他。蒋介石在日本期间其实就读于振武学校,拿到今天来说,就是一些留学生到了当地的时候语言还没学好,当地的学校就会组织一些预科班,先让这些留学生在当地学习语言,等语言学好了再进入正规大学学习,振武学校就是预科班的性质。而根据现在的档案材料,老蒋在振武学校期间主要是负责养马的,就跟《西游记》里孙悟空那个弼马温差不多,对于这点老蒋后来当然是不承认了,所以他一生都在扯个弥天大谎,说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所名校,如我们熟知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小凤仙的老公蔡锷将军、大军阀阎锡山、孙传芳,包括许崇智都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
3、老蒋自参加革命以来表现一直不好,从他参加革命到1924年有据可查的脱队记录就有14次,有时候是心情不好了抑郁了要出去散散心,有时候是遇到困难了就甩手不干了,还有的时候就是跟上司闹别扭了等等,那个时期的老蒋我们完全可以叫他“蒋跑跑”。
革命队伍缺将才,老蒋一次捡漏喜当校长
老蒋的第一次捡漏,就是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1924年广东革命政府在组建黄埔军校,老蒋成为了学校筹委会的委员,本来老蒋是干得热火朝天的,以为将来军校成立了,自己就能当校长,但不想在孙中山眼里的校长其实是许崇智。老蒋在听了这个消息后就索性撂挑子不干了,回到了老家浙江奉化。
不过当时广东革命政府里基本都是政治人才,军事人才非常少,老蒋好歹也算是个军事人才,一看老蒋走了,也都觉得不是个事,便由许崇智出面到浙江奉化又把老蒋给请了回来,老蒋这才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不过你也别认为校长就是黄埔军校的一把手,当时孙中山兼任了黄埔军校的总理,他才是一把手,二把手是党代表廖仲恺,三把手才轮到老蒋这个校长。
但历史诡异的就是,那个时候老蒋的前面有四个人,是他的四座大山,他竟然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勉强第五的位置迅速爬到了第一,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接着再说。
昔日挚友撕逼,老蒋二次捡漏入核心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时候,他身边地位最高的是汪精卫,处理完孙中山先生的丧事后,他带着一众人等就回到了广东,但他到广州后第一时间并没去找胡汉民,虽然此前两人私交极好,但到了这个时候都想争夺党内第一的位置,就开始勾心斗角了起来。
对于当时的汪精卫来说,如果第一时间去见了胡汉民,那胡汉民就有主场优势,哪怕胡汉民说些客套话,要汪精卫先休息下再商量事情,汪精卫就会马上变成二把手,因为他不得不听从胡汉民的安排。
所以汪精卫到了广州后就去见了其他的几个大佬,廖仲恺、许崇智还有老蒋这些人,在他当时所见的人当中,最重要的还不是这几个人,而是苏联顾问鲍罗廷。鲍罗廷其实就是斯大林的代表,当时广东革命政府得到了苏联很大的支持,所谓的“出钱、出枪、出人”都要仰仗苏联,通过接触,鲍罗廷基本认可了汪精卫,打算支持汪精卫成为国民党的一把手。对此鲍罗廷私下里也说过,胡汉民不好打交道,但汪精卫却很好打交道。后来这些人就在一起商量好了,直接选举汪精卫成为了国民党的一把手。
PS:当时投票的时候有11人,最后11张选票竟然都选了汪精卫,面对这种情形汪精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说明汪精卫也给自己投了一票,当唱票人说出选票数后,汪精卫是很尴尬的。
汪精卫就这样成为了国民党的一把手,作为至少是二号人物的胡汉民还一直还蒙在鼓里,直到汪精卫当选的消息登报后胡汉民才知道此事,而在汪精卫的政府中,胡汉民“荣幸”地成为了外交部长,这对于胡汉民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因为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国际上只有苏联承认,其他还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这种外交部长就相当于今天大蒙古国的海军部长——屁用都没有,胡汉民被架空了,前面少了一座大山,老蒋成为了国民党中的第四号人物。
廖仲恺案狗血不断,老蒋三次捡漏跃升老二
在胡汉民被架空后,紧接着1925年8月份又发生了廖仲恺遇刺案,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其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国民党联系各方的纽带,国共合作他是纽带,苏联帮助国民党他也是纽带,而且在民间的声望还非常好。
廖仲恺作为左派人物遇刺,这就意味着这个事情很可能是右派干的,于是国民政府就成立了一个三人调查委员会,这三人是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这个时候老蒋已经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为什么这当中没有胡汉民呢?因为胡汉民有重要嫌疑,他的一个堂兄弟就是这起案件的重要嫌疑人。
后来查来查去,胡汉民嫌疑非常大,于是汪精卫就下令抓捕胡汉民。这时候就发生搞笑的事情了,胡汉民一看有人来抓他了,便赶紧跳窗从后院逃到了汪精卫家,这也是因为以前胡汉民和汪精卫两家私交极好,胡汉民第一时间便逃到了汪精卫家。
进了汪精卫家门后胡汉民就见到了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陈璧君一见胡汉民来了就马上热情地招呼起了胡汉民,还忙问是怎么回事,一听是汪精卫要抓他,陈璧君就不干了,说道我们两家关系这么好,老汪怎么可能要抓你呢?于是就马上给汪精卫打去了电话,在电话中汪精卫也是一套说词,说了半天,陈璧君跟他说,现在胡汉民在我家云云,遇到这种事汪精卫也没办法只好让胡汉民在自己家住了一夜,后来汪精卫一想也就算了,都是老兄弟,后来就把胡汉民送到苏联去考察了。
紧接着许崇智又被牵扯到了这个案子里来,因为他是军队方面的最高负责人,而廖仲恺案调查起来,其中也有一些军方的背景,所以当时的舆论也指向了许崇智,这个时候老蒋就情深意切地写了封信给许崇智,建议他暂避风头,军队我就先替你把控了,什么时候等风头过了,你回来了我就把军队再交给你。许崇智看了老蒋的信,觉得说得在理,便把军队交给了老蒋,也没想到老蒋有其他的心思,便离开了广州,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淡出了政坛,直到1965年在香港逝世。
经过廖仲恺案,国民党中的二把手胡汉民被彻底边缘化,三把手廖仲恺遇刺身亡,四把手许崇智淡出政坛,表面上获利最大的是汪精卫,他的一帮竞争者全部出局,成为了国民党的一把手。但实际上获利最大的还是老蒋,老蒋一下子就成为了国民党中的二号人物,同时还成为了军队的一把手,为他后来夺取国民党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舰事件闹乌龙,老蒋四次捡漏意外登顶
1926年国民党举办了代表大会,在会上基本确立了汪精卫和蒋介石共同执掌大局的体系,汪精卫资格老是老大,掌握政权,老蒋资格浅当老二掌握军权。在成为了国民党中的一号和二号人物后,汪精卫和老蒋之间很快就互撕了起来,因为他们都想当杠把子。
这个时候老蒋就抛出“北伐”这一崇高理想了,因为北伐就意味着战争,一旦打仗当然要仰仗军队了,老蒋又是军队的一把手,这样一来大量的资源就会落到军方手里,很多权力也会流到老蒋手中。
但这只是老蒋的如意算盘,但是对于汪精卫和鲍罗廷来说,广东革命政府在广东这个地方还没站稳,发动大规模的北伐就太冒险了,北伐的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搁置北伐,老蒋自然是不干的,于是跟汪精卫就从互撕走向了互掐。
老蒋的举动,就引起了国民党内右派的主意,右派在国民党中其实也有很大的势力,在当时叫“西山会议派”,主要是一些精英人士组成,他们看不惯苏联,一看老蒋跟汪精卫杠上了,便想火上添油一把。于是当时就非常诡异地出现了一个调令,把一艘名叫中山舰的军舰调到了黄埔。那个时候老蒋经常听身边的人说,他的举动让苏联感到不爽,苏联想把他抓到苏联去审判,而当中山舰开到黄埔的时候,老蒋就马上神经紧张了起来,认为要抓他去审判的事是真的了,便一不做二不休,在1926年3月20日发动了军事政变,但老蒋很快发现这是个乌龙,于是很快就撤销了这次军事政变。
▲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中山舰
按道理来说,老蒋发动军事政变,事后应该被处理,这本来是个祸事,却不想因祸得福。这个事情后,苏联顾问鲍罗廷觉得老蒋对军队很有控制力,又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决策,开始看好老蒋。更重要的是当时国民党右派认为没必要跟苏联搞在一起,坚持要把苏联顾问从革命政府中剔除出去,汪精卫又搞不定右派,鲍罗廷就逐渐对汪精卫失去了兴趣。经过这个事情,鲍罗廷转向了老蒋,而且此前一年,老蒋还把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留学,鲍罗廷便认为老蒋是可以团结的。或许你会觉得奇怪,苏联为什么会看上老蒋的呢?其实放在当时也不奇怪,当时的老蒋是以响当当的左派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还赶时髦地读了很多马列著作,怎么看都是个共产主义者。
后来鲍罗廷就跟老蒋多次眉来眼去,到最后苏联跟老蒋的合作还竟然搞成了。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后,到了1926年的年中,老蒋成为了国民党中常会的主席,当上了国民党的老大。
PS:中山舰事件到今天也没完全搞清楚,以上描述是根据事情发展所做的推测。
当然这只是老蒋的第一次登顶,不久之后广东革命政府就发动了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又从长江流域打到了北京,最终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这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宁汉分流”、“宁汉合流”、老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老蒋下野、复出等等的事情,老蒋也在其中经历了跌宕的人生起伏,不过这些事情就基本都是权谋,而不是捡漏了。
可以说老蒋的第一次登顶,我们完全可以用捡漏来形容,老蒋是当之无愧的“捡漏王”。
布拉德贝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1000米短道冠军。
其实,布拉德贝里的水平非常一般,在这次比赛中,他实际上是垫底选手。而布拉德贝里有非常有自知之明,参加这次比赛就不是冲着拿奖牌的……这位大仙的目的很感人:同组选手中有一位名叫阿波罗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通过比赛可以认识这位高人,然后邀请到澳大利亚自己的冰上用品店剪彩。
对的,布拉德贝里参加这次冬奥会的主要目的,是找偶像来了。
于是,所有人都没有对布拉德贝里抱希望,包括他自己。实际比赛中,他也是非常稳定的发挥。
(决赛开始后,布拉德贝里被落在最后)
预赛时,布拉德贝里一直垫底,但是同组选手犯规,他挤进了半决赛;
半决赛的对手更强大,布拉德贝里稳定发挥,一出发就稳居最后一名。结果在最后一圈的时候,韩国选手金东胜摔倒,紧接着中国选手李佳军和加拿大选手也摔倒了……布拉德贝里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进入了决赛。
决赛更为精彩,东道主阿波罗,也是布拉德贝里的偶像,人气最高,夺冠希望最大。一路捡漏上来的布拉德贝里完全被忽略了,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这感觉像是青铜对王者……
顺理成章的,一开始布拉德贝里就稳居最后一名。
(布拉德贝里:你们相信吗?我都不相信哦……)
结果,在比赛中的冲刺阶段,前四名选手竟然摔倒在了一起……被落在最后的布拉德贝里,成为唯一站着到达终点线的人。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位大仙从预赛开始就稳居最后一名,一路垫底进入决赛。然后,捡漏捡了个冠军。
好吧,你已经是冠军了,回去为自己的冰上用品店代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