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经常动手打母亲该怎么办?高三的孩子,动不动对父母吼叫,对家人毫无尊重和礼貌,整天沉迷于游戏,该如何是好?
孩子沉迷游戏,经常动手打母亲该怎么办?
他打你你不会反抗?
如果你是舍不得打,那我只能说活该了
人在做某一件事时,还没有沉迷的时候,你应该当时要说,并且告诉他游戏的坏处。
如果你是在孩子面前一直都是很弱的感觉,我觉得你对他太溺爱了,他反而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已经潜意识以为你是管不了他了,他可以对你威胁什么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动不动就会以死相逼,这种影响是他一辈子的,也是你老来的悲哀
相反,要是在他有一点青青草的叛逆期时,打 让他心里产生害怕,然后他就会对你有一点听话,但是不要太严了,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90的娃娃那个不是被打过来的,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感谢小时候打过自己的父母,否则自己估计一辈子都没什么玩球了。
我觉得玩游戏有时也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你要在他玩游戏的时候并且害怕你 听你的话,那样才不会沉迷下去。这样的话估计他长大之后就会明白你的苦心了吧。
这些都是本人以上观点,如有不对,请指出 谢谢
先让我们看下这几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吧:
2007年广州白云区,17岁少年涛涛因要上网费不给,砍死母亲,砍伤父亲。
2016年黑龙江16岁女孩陈欣然将自己的母亲囚禁8天,4天不给饭吃,被活活而死。
2016年济南长清区,儿子杀死父母后竟残忍的抛尸河道中。
2018年12月3日沅江市六年级学生,20多刀将自己的母亲杀死在卧室内。只因母亲管教太严,心生怨恨。
2018年11月22日,济南24岁大学生将陪读母亲杀死出租屋内,只因学业问题发生争吵,母亲在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喊救命。
当父母丧失了该有的威严,孩子也会没有了良心的底线,一贯的纵容,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当然,每个案例发生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并不能一概而论。但在是非对错明确的面前,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坚定态度予以管教。沉迷上网,本来就是错误的,不坚决予以制止,是管教的疏忽,必引大祸。动手打母亲,完全是无良心,无道德底线的行为。
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避免出现这种问题,那我们就要从根源找起,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但不能纵容,从小培养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孩子,为保证安全起见,留在身边,跟着父母一起工作,一起劳动,让他明白生活的不易,并不是他想象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多交流,让他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疼他爱他,但是不能惯着他。改变溺爱与纵容,注重培养孩子的善心,爱心,尊老爱幼之心。@今日头条
高三的孩子,动不动对父母吼叫,对家人毫无尊重和礼貌,整天沉迷于游戏,该如何是好?
虽然有点晚,也没什么用,但我还是想表达,这些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小的时候,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也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随手举例,可能自己正在打麻将,头也不回的说一句,“快去写作业”,这样能不带出逆反的孩子吗?
现在应该怎么办?
1. 一定要做一些改变,如不要再唠叨"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要认真学习了”、“你不能老玩游戏,考不上好大学你咋办?”,停止这些无谓的唠叨,丝毫用处没有,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烦,想逃离;
2. 在孩子比较正常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沟通,注意是沟通,不是批评、指责。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与足够的尊重。
3. 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只要他还有人性,会有触动,叛逆期的孩子吃软不吃硬。
4. 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不要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完成。控制手机、零花钱。不要担心孩子没钱了去偷、去抢,如果他有这个念想,那是迟早会发生的。
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一起来交流吧
我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理解,父母不要高高在上,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命令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孩子考好了就是宝贝,考砸了就来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或混合双打,孩子是家庭的产品,是父母的智商、情商、体魄、财富、脾气秉性、人品、教育理念与水平等等所有因素组合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质量不好,错不在产品,在生产者。孩子也是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照出来的就是父母的问题。
从题主的情况来看,题主家里一定至少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家长。也许家长的表现没有那么明显,但一定在长时间里给了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三孩子压力大,脾气差一点我认为可以理解,即便作为家长不希望他这样,应该要做的也是为他减压,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他解决实际的困难,并做好心理疏导。
这个周末我们家也是高三的孩子安排了两场早上的模考,也就是周六和周日一天都不能休息,没有懒觉可睡(我家人都爱周末睡懒觉),考完以后下午顺便去附近的机构安排其他项目学习。周日早上叫起床的时候孩子根本不想起,我只能多一些耐心。我夸她的小脸萌萌哒小手软软哒,和她轻轻地聊一些有趣的事唤醒她的意识,抱起她的上半身让她坐直缓一下再拉她下床,给她穿上拖鞋,护送她去卫生间洗漱(她迷迷糊糊走路还在打晃)。条友可能认为我家孩子太娇惯了,但其实是她知道父母理解她,所以她也努力理解和配合我们。我们的对话常常是这样:
我:今天吃什么?(外出吃饭)
女儿:妈妈你想吃什么?
我:放假我们要不要出去玩?
女儿:你和爸爸想出去玩吗?
我:看你,要是你有时间咱们就找个地方放松一下。
女儿:我觉得我没时间出去玩,我得努力学习。几日到几日我有住宿班,你和爸爸可以出去玩。
偶尔,我家的小宝贝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她能把自己整哭,有时候她想把别人气哭。某天早上我问她一件事,她说我昨天晚上不是告诉你了吗?你忘了?我想起来,她确实是说过,我有点难过,一向记性不错的我居然变成这样了,当时有点玻璃心,眼泪打转但是忍住了,说: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女儿看出我真的难过了,马上过来安慰我说“没事了,我的小宝贝(我觉得倒像小婊贝),你闺女我经常忘事,咱们小马虎一家亲哈哈”,于是我马上又欢脱起来了。
以上这些我想说明无条件的爱与溺爱不是一回事。
题主提到孩子沉迷于游戏。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打游戏,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些人又是学霸游戏打得也遛,家长还觉得游戏是问题吗?如果游戏打得非常好,正常来讲孩子的智商条件不差,如果天天打游戏还是个拖后腿的,那学习不好也别怪到打游戏上,不打游戏也好不到哪去。家长可以调查调查小孩在打游戏中的表现,如果是能带队的赶紧想办法让孩子收收心,安排合理的补课再拼一把,如果就是个拖后腿的,那静等高中毕业以后去学门手艺吧。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都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题主的孩子现在脾气暴躁可能恰恰是他很想做个好学生,但他无能为力只能沉溺在打游戏中。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父母应该认清现实,和孩子聊聊他的兴趣爱好,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和他一起规划以后的路,让孩子卸下要做个好学生的包袱,人生的路千万条,世上的人千万种,与生俱来的差别不只是由财富和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阶层,有人比你长得好看,有人比你聪明,有人比你跑得快跳的高身体好,你能样样和人比吗?立足自己的资源,打好自己的牌,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就是幸福。
孩子是你在这个有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你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人世间的腥风血雨,希望我们和家人之间只想爱不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