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猛攻柏林,驻扎它国的数百万德军,却为何仅“观战”而不支援?守柏林游戏
苏联猛攻柏林,驻扎它国的数百万德军,却为何仅“观战”而不支援?
既存在客观上的不可能的情况,也有德军主观上不愿意的原因,除了在战前就已经部署到柏林附近的德军,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部队在战役期间向柏林进行增援,即便连距离柏林最近的第12集团军也根本没有试图向柏林进军,去解救他们的元首。该集团军在向东进攻解救出被苏军包围的第9集团军残部后,便逐步向西且战且退了,根本没有向北进军柏林。连距离柏林最近的德军都没有服从元首的命令增援柏林,其他那些远达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德军就不可能前来支援了。
当时柏林以外的德军重兵集团大体有以下几个,驻挪威的德军挪威集团军,这是德军中最为完整的军队了,兵力约有40万,一直驻守在挪威,直到战争结束。当时的德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则建议将这支部队撤回来加强东线的防御,遭到希特勒的拒绝,当时波罗的海还没有被盟军控制,德国海军表示有能力将这支军队运回国,但是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他表示不能放弃那里的铁矿石,等到柏林战役爆发时,挪威的德军已经不可能赶回来了,也来不及了。和挪威集团军一样的处境的是坚守在库尔兰半岛的库尔兰集团军群,也就是之前的北方集团军群,这支军队尚有20余万人,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也是古德里安极力要求调回本土的,不过同样被希特勒所拒绝,而且随着德军北部沿海地区的丢失,已经没有可能运回这支部队了。
事实上整个东线都遭到苏军的进攻压力,苏军并非只在柏林方向发起了进攻,苏军的进攻是全面的,在南方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同样遭到苏军的猛烈进攻,几乎无法做任何大范围的机动。远在意大利的德军G集团军群也被盟军所牵制,而且他们也没有燃料返回柏林。德军基本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后勤补给能力,本土作战的部队大都依靠原有的军用仓库在进行坚持,尤其缺乏燃料,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任何部队撤离前线都将造成无法弥补的缺口,进而导致战线崩溃。温克的第12集团军之所以能够转向东线作战,完全是由于西线的盟军已经停止了进攻,而西线的主力B集团军群已经被盟军歼灭,如果不被歼灭,这可能是唯一可以用于解救柏林的德军集团军群。
战争打到1945年4月份时,谁都明白战争早已经失败,任何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迫于希特勒的强大压力,德军不得不继续实施抵抗,他们都在等待希特勒的死亡,只要希特勒一死,德军将领几乎立刻会选择投降,停止这毫无意义的战争。他们何必去违心的解救他们的元首呢,每个人心中都在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那么回援柏林只会让战争继续延长,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被包围在柏林的希特勒当时已经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连近在咫尺的第12集团军都控制不了了,该集团军司令温克将军认为进入柏林无异于送死,还不如坚守现有的防线,为德国难民的西撤争取时间,他们现在完全是为了德国的未来而战,而不是为了希特勒,这应该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的德国指挥官的心声,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个怎么说呢,虽然德军账面上还有五百万的军队,但此时德军真的是强弩之末了,由于44年盟军登录法国,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至45年4月,德国为了柏林保卫战,集结了120万军队(还有90万一说),具体的数字没有意义,德军里真正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不会超过40万,剩余的全是临时征召的所谓“人民师”,这就是民兵部队,保卫首都的部队尚且如此,在西线的部队更不用说,希特勒在45年已经精神错乱,把最后的精锐党卫军调到匈牙利,进行最后“春季醒悟”行动,最后也被拖在了那里,根本没有能力驰援柏林,后期柏林被苏军合围,柏林的守军连突围都没成功,更没有部队来解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