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瘦如枯柴,为何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主奴游戏s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瘦如枯柴,为何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
晴雯被王夫人雷嗔电怒的撵走,被当场扬言不许给她任何衣服,只穿着贴身衣物送回表哥多浑虫家,不久晴雯就一气死了。不过晴雯死前,曹雪芹着重描写了晴雯身上的三个细节,第一,晴雯与贾宝玉互换了贴身衣物;第二,晴雯咬断了两寸长的指甲给贾宝玉;第三,晴雯瘦弱的胳膊上带着四只银镯子。那么,曹雪芹如此描写有什么用意呢?下面聊聊。
(第七十七回)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泣道:“且卸下这个来,等好了再戴上罢。”因与他卸下来,塞在枕下。又说:“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 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
晴雯病中被撵,以她的性格势必不能久活。贾宝玉不顾规矩买通婆子去见晴雯,就是诀别之意。贾宝玉对晴雯,堪称知己。
晴雯病重羸羸待毙,神色容貌都不会好看。曹雪芹拒绝写晴雯蓬头垢面的“丑陋”样子,却通过贾宝玉握住晴雯手的枯瘦如柴之感,以及佩戴的四个银镯子与瘦弱的胳膊之间的对比,将晴雯死前的凄凉境况刻画出来。
晴雯生的美,颇有林黛玉风姿。虽不像薛宝钗那样丰腴,可十几岁的少女,纤秾有度,双臂一握若无骨,正是大美之姿。可“绣春囊”事件一出,王夫人将晴雯叫去一顿骂,扬言处置晴雯,晴雯已经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断然不能好。
那一年的中秋节。对别人是中秋佳节,对晴雯却仿佛置身地狱忧心如焚。好好一个少女,煎熬的骨瘦如柴,当初极美的皓腕上四个镯子,伶仃摇荡,反倒成了将死之人的可怜境况。贾宝玉让晴雯卸下镯子,也是不忍见佳人遭难之意。
晴雯被王夫人撵走,虽说什么不叫给她,背后袭人已经收拾了晴雯物品给她送去。晴雯死后,衣服首饰加之两三百金白便宜了多浑虫多姑娘夫妇。他们势必不会尽心替晴雯准备装裹衣物。如此,晴雯穿着贾宝玉的贴身衣物,成了晴雯生前为自己准备的最体面的装裹。
晴雯告诉贾宝玉光明正大对别人说晴雯穿了他的衣服,他也收藏了晴雯的衣服和指甲,是晴雯最后为自己出的一口气。自己洁身自好一生,最后“污”一回,是对那些污蔑她的人自身思想行为龌龊的最大反讽。
晴雯的衣物、镯子、两寸长的指甲,都代表了贾家往日富贵。这些东西最后的下场,贾宝玉也留不下,都只是记忆之物,正是“富贵荣华都做了土”。贾家抄家后,富贵繁华,亲情恩情都不复存在,《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红楼梦》是一梦,警醒的却是世俗庸庸碌碌的你我!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红楼梦里,晴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丫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虽然身为丫鬟,她却从未因此而自觉低人一等,甚至在怡红院里,她可以享受“副小姐”的待遇,能够留两寸长的指甲。
但“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心性高洁,洁身自好的晴雯,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又因为生的比别人都好,最终被王夫人赶了出去,还要求除了替身衣物,其他什么都不能带走。
然而晴雯临死的时候,腕上仍旧戴着四个银手镯,宝玉去看她时刻意写到这个细节。曹公为什么这么写呢?
第一、银手镯乃贴身之物。晴雯被逐非常突然,抄检大观园之时,晴雯就已经病重,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王夫人一声令下,无人敢阻挡,而且王夫人对待晴雯非常残酷:除了贴身的衣物,好衣服都不许她带走,还特别叮嘱了,留下给好丫头穿。
执行者多是些婆子们,自然没有怜悯之心,蓬头垢面,奄奄一息的晴雯就这样被撵出怡红院。那银手镯自然是那时戴着在手上的,属于她的贴身衣物,常年戴着的,自然不会被褪掉。
第二、衬托晴雯形销骨立。宝玉探晴雯,已是永别。其场景凄凉悲苦,作者着意突出晴雯的惨状,写“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这是一个将死之人的形状,手臂已干枯如柴,腕上的银镯更衬托出晴雯手臂的枯瘦。
杜甫曾在《月夜》中写妻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想晴雯作为贾府丫鬟里模样最美的一个,那手臂当初也该是如宝钗一般的晶莹丰润吧?可是因为病中受冤屈,行将死去,那枯瘦的手臂已不胜四个银手镯之重。所以宝玉不忍,将手镯收起,说等病好了再戴。
可是我们都知道,晴雯的病是好不了的了。她没有亲爹热娘,姑舅哥哥只顾喝酒,嫂子多姑娘更不会管她的死活,四个银手镯,加重了悲剧意味。
第三、象征晴雯昔日身份。晴雯是怡红院受宠的丫鬟,她死后留下了四五百金的遗产。可见生前除了月钱,还有不少赏赐。这四只银手镯,虽然比不得平儿那镶了大珠子的黄金制的虾须镯珍贵,但是在她所处的丫鬟等级里,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吧?
想想晴雯曾经在怡红院里肆无忌惮的骂小丫头子们的情景,那四只银镯是否也曾经发出过清脆的欢快的撞击声?那时的晴雯可曾记得,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个丫鬟,本质上并不比那些小丫头高贵?她只不服袭人被王夫人另眼相待,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虽然她是近侍,不做粗活,有带着银手镯听着环佩叮当的资本,可是终究抵不过王夫人一句话。那四个银镯成为了她在怡红院生活的终结。宝玉对袭人说,晴雯自幼“娇生惯养”,所言不虚。
袭人家去给母亲送殡,晴雯都不肯动身服侍宝玉,麝月曾说,“今儿你也别装小姐了”,晴雯犹自说,“我等你们都去了再动不晚”。
今非昔比,只有这四个手镯提醒着晴雯,曾经的繁华确确实实出现过,并不是一场梦。
第四、体现晴雯爱美之心。晴雯貌美,平时又爱打扮。银手镯是旧时女子喜爱的一种首饰。晴雯第一次见王夫人,已是病中并没盛装的情况下,以为无碍,谁知王夫人见了便觉大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仍是将晴雯一顿臭骂。
虽然脂砚斋评,“天生美人,原不在妆饰”,但是还是从侧面写出了晴雯的装扮与众不同。四个银手镯,写出了晴雯的女儿情态。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