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公孙胜最后的结局?水浒作者是公孙胜吗?
水浒传公孙胜最后的结局?
公孙胜结局是返回蓟州二仙山,跟随师父罗真人修道去了。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
隱居修道。公孫勝是水滸傳108將排名第四,天閑星,綽號入雲龍,會呼風喚雨的道家法術,是梁山義軍的副軍師。公孫勝在徵方臘前就脫離了梁山義軍,入山修道去了,沒有接受朝庭的招安封賞
水浒传中,公孙胜最后出家与师傅罗真人学艺。入云龙公孙胜是梁山的元老之一。自从梁山招安之后,公孙胜一直想离开梁山。后来在征讨方腊之前,公孙胜离开了梁山,而与师傅真人学艺
水浒作者是公孙胜吗?
公孙胜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祖籍为河北蓟州府,自幼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称公孙胜大郎。学得一家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作“入云龙”。后与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等人共谋劫去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上梁山后与吴用为军师...
水浒传道士公孙胜结局?
返回蓟州二仙山
公孙胜结局是返回蓟州二仙山。 征讨王庆时,卢俊义在南丰之战中大战金剑先生李助,却不敌李助的剑术。这时,公孙胜随中军杀到,以法术使李助手中剑脱手落地。 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
水浒中“入云龙”公孙胜为何能排在第四位?
入云龙公孙胜在《水浒传》一书中绝对是一个神秘的存在,飘飘然有神仙之气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有些人可能有些疑惑,在整部书中,好像他出力并不是太多,为什么能坐上梁山泊第四把交椅呢?
我想大抵原因如下:
一、参加革命时间早
公孙胜的首次出场是在智取生辰纲系列故事之中,他是即刘唐之后第二个向晁盖报告生辰纲消息的人,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正式地加入了革命队伍。
智取生辰纲失败后,他随晁盖等人一起投奔梁山泊入伙,在火并王伦后,由林冲推荐他坐了第三把交椅。
参加革命时间长就是资历,当强盗的很在乎这个,当然资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二、本领特殊,无可取代
公孙胜这个人出手的时候比较少,但是他一旦出手肯定不凡,也肯定是别人搞不定的事。这都源于他特殊的本领——道术。
梁山泊攻打高唐州营救柴进,高唐州只有高廉一个能人异士,在他的守卫下,梁山泊节节败退,就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宋江想起了探亲未归的公孙胜。
等公孙胜回来了,几个道术下来三下五除二,高廉就败下阵来,高唐州被攻陷了,柴进得救了,这场战役公孙胜应该记首功。
正是因为本领的特殊性,无可取代,并且关键的时候有决定性作用,所以他才能稳坐第四把交椅。
三、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公孙胜这个人还是比较像隐士的,他两次下山回老家跟随师父修炼。第一次下山,正赶上宋江上梁山,可能此时他已经看出晁盖和宋江二人的争权较量,他既不想站在宋江一面,也不想站在晁盖一面,于是干脆借由子回家修炼,等他再次上山的时候宋江已经占据了上风。
平时公孙胜在山上并不随意发表见解,也不站队,这样的人肯定受领导喜欢,因为没有野心,有事的时候还可以出力,给个高位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了。
另外,在宋朝的时候,道士的地位是比较超然的,就连皇帝自己也自称道君,整个梁山上就这么一个道士,当然要加以尊崇。此外综合上面三点因素公孙胜排在第四位就不难理解了。
他法力高强啊,那看他斗高廉,乔道清是牛的,会法术的,几次扭转战局,见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第九十六回《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又是劫生辰纲的元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