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行走的思政课往哪上?赣南客家文化打卡点推举(四)

行走的思政课往哪上?赣南客家文化打卡点推举(四)

misa2 03-24 3次浏览 0条评论

由赣州市委宣扬部、赣州市教诲局

共青团赣州市委联合举办的

“行走的思政课:打卡客家情 喜迎世客会”

主题实践活动继续进行中

小编今天给大家推举

上犹石城定南等地的客家文化打卡点

供大家抉择参考

上犹县

园村

上犹县梅水乡园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区——阳明湖畔,整个村庄四面环山,成圆锅状,故称园村。园村是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园村90%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氛围非常深厚,有客家门匾、舞龙灯、狮灯等。其中,客家门匾最为多样而集中,有“赣南客家门匾第一村”的美称。

营前孔庙

上犹县营前镇作为客家古镇,“唯耕唯读”思想源远流长,崇文重教之风自古有之。营前孔庙位于营前镇蛛岭村坪子街,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营前民间集资建成孔庙以来,历经一百多年,客家先人在此宣扬儒家思想、教化后代。营前镇每年在孔庙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孔子诞辰,大力推进“奖教助学”活动,倡导崇尚教诲之风,2014年营前镇成立孔庙保护协会,2018年孔庙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全文

石城县

陈联围屋

陈联围屋位于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属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房间九十九间半。陈联围屋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第式民居、苏杭园林风尚等四大特色,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展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径通幽,整个屋宇成回字形格局。外墙为土墙,将青砖墙围在里面,整体外看上形成了一栋方围建筑。封闭式结构的陈联围屋只有三道门出进通行,主要门路为拱形,厅堂四面还保存了不少宝贵字画墨宝,如以《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彩绘古画,散发着深厚的客家古建筑文化气息。

南庐屋

南庐屋又名黄家屋,位于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内,由当时的富商黄声远出资兴建,始建于乾隆甲午年(1774年),落成于乾隆癸卯年(178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南庐屋背靠风景秀丽的国家地质公园通天寨,左右青山围绕,屋前为赣闽古驿道。

南庐屋是典型的客家天井式砖木结构建筑,房屋共九十九间半。南庐屋排水系统设计科学,雨水及生活污水等流进21个天井后,通过暗沟注进屋外的半月形池塘,再通过明沟将水排出院墙外。直至今日,南庐屋的排水系统历经200多年从未出现阻碍现象。

桂花屋

桂花屋位于石城县繁华的客家风情街中心,始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落成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层58个房间,有前厅、后厅,两侧是厢房,是一幢极为典型的赣南“九井十八厅”的客家民居建筑。该屋砖木结构,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坐北朝南,青砖瓦面,屋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是客家建筑中的精品。

1864年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于石城荒岭间被捕,囚禁于桂花屋内。以幼天王为首的诸王在石城的覆灭,宣告了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终结。桂花屋成为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和历史信息的载体,对太平天国后期革命斗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定南县

黄砂口村

黄砂口村位于定南县老城镇东北部,村庄自古文风强盛、人才济济,曾占定南进士人数的三分之一。该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客家风情特殊,被评为全国非遗旅游村寨。

黄砂口村客家人文资源丰厚,9座围屋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村内建有村史馆、非遗展示馆、民俗馆、围屋家训厅等20多处文化场所。

虎形围

虎形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方屋排,始建于1786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围屋外呈方形,前宽40米,纵深33米,坐西北朝东南,背靠虎形龙脉青山,建筑造型为昂首坐视的虎形,大门塑造成虎头外形,因此得名“虎形围”。虎形围的造型为一座生气勃勃的坐山虎,是建筑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唯一摘用肖形构思建造的围屋。

明远第围

明远第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 年),系谢氏先祖所建。

明远第围整个围屋的平面呈矩形,围内对称主体建造,前后分三进三厅两井,围内建筑结构左右对称,廊道四通八达,且明远第围摘光科学、排水讲究,围内冬热夏凉。

丰盛的民居民俗构成了

国内外客家儿女的悠悠客家情

这些最客家的元素静静地等待着

你我的靠近与了解

老师们、同学们

赶紧行动起来

一起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实地感悟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聆听客家人不畏艰辛团结奋进的故事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小编邀您 点击【在看】

100道门
阳曲县出台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九条措施 看到四道寨墙的山寨,防备工事做得如此齐备,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